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顽贼 > 第六百二十一章 噩耗

第六百二十一章 噩耗

第六百二十一章 噩耗 (第2/2页)

“干得好!看城墙了吗?”
  
  刘承宗话音刚落,薛和尚便道:“魏参将就在后面。”
  
  很快,魏迁儿也回来了,脸上表情有点复杂,进帐便对刘承宗行礼道:“大帅,西安府城不好打。”
  
  “怎么说?”
  
  魏迁儿从怀中取出一封自己的笔记,边递边道:“西安城有护城河,城周二十三里,墙高四丈,顶厚四丈、底厚五丈,拐角、马道、马面还有加强,咱的炮……”
  
  说到最后,魏迁儿的表情有点古怪。
  
  很明显,对付这种巨城,再重的炮也很难轰开。
  
  十几米厚的夯土城墙,包上青砖,这玩意儿和山有什么区别?
  
  刘承宗翻看绘图沉吟片刻,开口道:“那还是在城外铸千斤炮……九十八座敌台?”
  
  薛和尚带回来的西安府城绘图非常精美,但上面绘制的完全是一具巨大的战争机器。
  
  城墙四面,每隔不到百步就有一座凸出的敌台,敌台上则建有敌楼,完全能将护城河对岸数十步收入射程之内。
  
  这无疑为攻城增加了难度。
  
  任何人在这样的城池面前,强攻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刘承宗也一样没啥好办法,除了围到断粮或里应外合之类很难得手的法子,便只能以火炮摧毁敌台、城垛、门楼,打得它站不住人,再用云梯蚁附,占领城墙。
  
  然而以西安府城的规模,这样的庞大攻势,会让弹药消耗上涨到一个恐怖的数字,甚至就连火炮都会成为消耗品。
  
  好在,刘承宗并不觉得自家缺火药。
  
  元帅府的火药储备比起大明非常少,每年也就康宁府为了抵税,往西宁运送六万到七万斤火药。
  
  当然,这个数字如果放眼世界范围,其实已经不少了,一百多年后的美国独立战争,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火药年产量也就这个水平。
  
  但元帅府每年从康宁府向西宁府起运六七万斤火药,完全是因为不进行全面战争,搞那么多火药没用。
  
  康宁府的硝石是洞硝,每洞煎炼个几千斤,制造上是辛苦了点,但运输起来很容易,装上牦牛车,沿着官道一路都有驿站,直接送到西宁府即刻。
  
  而散布在干旱地带的土硝,制做倒是简单,运输起来就麻烦了。
  
  就比如格尔木、哈密、敦煌的硝石矿,发现倒是发现了,制作倒也容易,但偶尔集结人手取一次还行,难以持续。
  
  因为要持续性运输这些东西,得专门在戈壁滩上修路、建驿、打井,可做了这些,别说刘承宗的元帅府了,就是整个世界的所有战争加到一起,都消耗不掉那么多硝石。
  
  所以元帅府没有战争的时候,干脆就不采。
  
  毕竟硝石这东西,开采制备之后,该用就得用,放着不用容易受潮浪费。
  
  偏偏它还不能直接大量做成火药,这个时代黑火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需要,集中制作。
  
  而且不存在七十五、十、十五这个所谓的火药最佳配比。
  
  因为硝能通过传统提纯工艺达到极高的纯度,磺也可以,但炭不行。
  
  不同的木料,闷制出的木炭纯度不一,在各地使用相同的配比制药,等到集中使用时,只能拿到一堆威力不一的火药。
  
  更何况火药还要经过磨粉、造粒,分出燃速快的引药、大颗粒燃速慢的推药、小颗粒燃速快的爆药。
  
  而真正的使用者,要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
  
  比如交到手上的硝提纯不够,以至于需要增加配比,达到百分之八十甚至更高。
  
  甚至火药原料没有问题,但手上使用火药的兵器有问题,谁也不敢使用威力最佳的火药装填一门洪武老炮。
  
  因此在和平环境下,在青海、哈密等地采集硝石,对元帅府来说是一种投入大于产出的尴尬事儿。
  
  不过战争打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刘承宗很清楚,面对西安城这种坚固巨城,非天量火药不可破城。
  
  所以他立即做出两手准备,一面命耀州、乾州等地收集铜铁,开窑铸炮、铸造炮弹,一面向兰州传信,让青海收集硝土运往青海湖,由西宁府在青海湖煎炼硝土。
  
  硝土的提纯,干净的水很重要。
  
  西宁府得天独厚,军队可以使用祁连山上的雪山融水,提纯出最好的马牙硝。
  
  不论如何,击溃明廷在陕西的重兵集团之后,刘承宗已经将整个陕西视为囊中之物。
  
  不论眼前这座西安府城,还是四川边界上总兵侯良柱那两万人马,亦或是陕西境内满地乱跑的明军溃兵,都没有办法阻止他拿下陕西。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西安府城能否快速攻破,而是元帅军能否在西安府完成征收。
  
  那一个附郭的长安县,比起整个西安府六州十三县,微不足道。
  
  不过正当刘狮子以为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的时候,厄运也悄悄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他收到一封来自漠南杨麒的警示信。
  
  信上说,今年漠南的战事结束了,多尔衮的后金军在鄂尔多斯没能讨到好处,倒是其恼羞成怒,强攻归化城,把杨麒吓得半死。
  
  好在杨麒的守军也不少,明廷的山西边军又成功出边,促使多尔衮撤军东走,杨麒成功为刘承宗保住了漠南。
  
  但地是保住了,可很快这片土地上活人恐怕就不多了。
  
  随着山西边军出边,边墙内外的乌兰察布与大同都有瘟疫出现,并且随着军队移动,向周边扩散。
  
  好在瘟疫进展极烈,边外地广人稀,染病者大多朝发夕死,杨麒前脚才收到瘟疫的消息,后脚就除了病死的人,看不见瘟疫的踪影。
  
  杨麒传信过来,就是提醒刘承宗,这场瘟疫在边墙内外爆发,又以山西的辽州、泽州为重。
  
  如果蔓延出山西,倘在延安府还好说,若是蔓延到河南、西安府,那瘟疫就不是这种旋起悬灭的样子了。
  
  刘承宗前脚看完杨麒的信,后脚魏迁儿的兵就夺门而入。
  
  “大帅急报,潼关!潼关闹了疙瘩瘟,明军冲出来几次交兵,眼下魏参将大营也染上了,军心不稳,士卒鼓噪,哗变在即!”(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