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王城之战 (第2/2页)
“现在怎么办?现在怎么办?”郑同看着远处冒烟的城墙,盯着身边的李钧和张明质问道。
张明看向了李钧,他也想听一听,这位郑国大将军现在还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眼前的危局。
“臣已经命令部队在外围布置防线了,根据希瑞克提供的战法图册,我们挖设了战壕,还在关键的位置上加强了炮兵……”李钧回答的中规中矩,也算是有一定能力的将领了。
他其实之前是没见过这种战术的,不过在吃了几次亏之后,就果断的开始使用这种来自希瑞克总结出来的新战法了。
另外,他还在王城外面的工坊还有厂房内部署了大量的士兵,并且准备与唐军争夺这些重要的工业设施。
“去大华求援的人有消息了吗?”郑同转而看向了身边的张明,开口询问道。
张明立刻低头:“陛下!还没有消息!不过之前有消息说,去大华的路被切断了,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是唐军……”
“我们这是中了敌人的奸计了!”郑同现在如果还搞不清那个所谓的庞统献出来的计策其实是郑国的毒药,他也不用做郑国的国王了。
所以,他也没有去责怪李钧,这位郑国大将军还能带兵回到王城来勤王,他已经很满足了。
“让部队坚持住!只要坚持住!大华帝国的援军就会到来!只要坚持住……就有办法!”郑同又看向李钧,开口命令道:“打开府库!犒赏三军!只要用心作战的!将来都有恩裳!”
李钧立刻点头:“是!陛下!臣一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决死不后退半步!”
他准备让部队利用建筑物与掩体,与包围王城的唐军作战。现在他手里大概捏着5万左右的部队,他认为反击唐军这些部队未必够用,可防御王城应该是绰绰有余了的。
所以,向郑同保证了他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决心之后,郑军又继续说道:“敌军虽然开始炮击城墙,可却没有轰击王宫……想必他们也投鼠忌器,不愿意攻击城内的平民……陛下将这里交给臣,回王宫去休息……”
他的话还没说完,炮弹就呼啸着飞过了他的头顶,唐军的炮弹越过了城头落在了城内,准确的命中了郑同的王宫。
巨大的爆炸一下子摧毁了王宫的围墙,还炸塌了几个建筑物,王宫登时腾起了浓烟,甚至隐约间还可以看到火光。
“快!快去救火啊!”张明一愣,然后第一个反应了过来,带着哭腔喊道。
李钧也反应了过来,立刻命令身边的一个将领道:“快!快去救火!你亲自带人去救火!保护王宫!别出乱子!”
伴随着他的命令,那个将领赶紧按着腰刀带着几个士兵匆匆奔向了王宫的方向。街道上百姓们东躲XZ,人心惶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是唐军第一次炮击城内的目标,同时也代表着唐军已经距离王城越来越近了。
一直都没感受到战争压力的郑同,这一次脸色也是非常的难看。之前他还只是看见了浓烟听到了炮声,可现在他是真正看到了自己的王宫,毁在了炮火之下。
之前,为了安全,郑同听从了李钧的建议,把自己的指挥部挪到了一个别院之中,避开了王宫这个最大的目标。
但是随着炮击的不断进行,不管是李钧还是郑同,都发现唐军似乎从不炮击郑国的王宫。
所以,李钧刚才才开口劝说郑同返回王宫发号施令。可原本从未炮击过王城的唐军,今天却突然对王宫进行了炮击。
一时间混乱开始蔓延,驻守在城外的郑国军队还来不及去看身后那些倒塌的城墙,唐军的攻击就开始了。
早就已经爬满了藤蔓的围墙旁边,就是一个郑军草草挖设的战壕,里面藏身的郑国军队士兵抱着头蜷缩在战壕内,任由炮弹落在自己所在的阵地周围。
因为震动,原本就不怎么结实的围墙终于倒塌了下来,一声接着一声的爆炸渐渐远去,随后唐军的士兵就分散着,逼近了郑军驻守的地方。
硝烟之中,一个郑国士兵在战壕里探出了脑袋,他看到了已经相当靠近他们所在位置的唐军士兵,立刻缩回了自己的脑袋。
“大事不好了!敌军,敌军打过来了!”这个年轻的郑国士兵把自己的声音压到最低,用尽全力的喊道。
听到了示警的郑军士兵们赶紧在战壕中选好了自己的位置,探出了头来,又探出了武器,准备对那些已经靠近了的敌军扣下扳机。
结果,还没等他们开火呢,迎面飞来的狙击枪的子弹就把这些郑国军队送回到了战壕里。
中枪的士兵仰面倒下,额头上是一个窟窿。看到战友被打穿了脑袋,剩下的郑国士兵们就纷纷缩回了脑袋,再也不敢随便探出头去看情况的变化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面对狙击手探出脑袋的胆量的,更别说对面可不是一个狙击手!而是一群!
就在这些吓破了胆子的郑国士兵们蜷缩在战壕里,用眼神争论着究竟谁该露头去看一看,打探一下情况的时候,战壕外面,匍匐前进的唐军士兵们,已经距离这里非常接近了。
小心翼翼的从身侧取下了手榴弹,唐军士兵两人一组拉开了手雷上的拉环,然后松开了按压保险。
延时引信开始工作,这些投掷手雷的士兵在心中默数了一二之后,一起将自己的手榴弹投掷向了前方。
藏身在战壕内的郑军士兵头顶上突然传来了爆炸声,战壕周围的泥土被爆炸掀起,就这样落在了这些士兵的身上。
因为爆炸一个接着一个,扬起的土彷佛要把战壕内的所有人都活埋了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郑国士兵的脚下,一枚圆形的手榴弹跌跌撞撞的滚到了他的鞋边……
---------
兄弟们,龙灵病了,养两天,暂且一更,等病好了就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