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一十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依旧是一万字!!)

第二百一十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依旧是一万字!!)

第二百一十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依旧是一万字!!) (第2/2页)

同时恰恰相反。
  
  他的思想没那么极端了,对于这个世界多了一丝隐隐的敬畏。
  
  因此在发现了牛顿环现象后。
  
  小牛没有像原本轨迹那样牵强、甚至可以说有些降智的用某个理由将现象遮掩过去。
  
  而是认真的思考起了其他一些可能。
  
  但如果说光真的是一种波的话.....
  
  那么他的绝对绝对时空观就会面对一个无法避免的漏洞了,因为波动显然不是一种绝对刚性的运动状态。
  
  不知自己的这个疑惑,徐云能不能给出自己解答呢?
  
  小牛继续看了下去。
  
  徐云首先解答的是木桶实验的问题。
  
  “您的思路我大概可以理解,乍一看似乎也相当精妙,一共有这六个递增的思路.....”
  
  “但是您是否想到过......您在第五步的思路上出现了错误呢?”
  
  “我们假设......”
  
  “那么您所进行的实验现象会变成这样......”
  
  “随着水和水桶的相对运动减小......”
  
  看着这部分内容。
  
  小牛就像是个沉思者的雕塑,整个人一动不动。
  
  但在他的体内。
  
  那颗17世纪的最强大脑却在飞速的模拟、思考着徐云所说的内容。
  
  半个小时后。
  
  小牛放下信件,整个人沉沉的呼出了一口气。
  
  果然。
  
  不愧是肥鱼......
  
  这位来自东方的神秘男子,果然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新奇的思路。
  
  在理性化后,小牛不得不承认。
  
  徐云的这番解答要比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很具说服力。除了掀桌子耍无赖之外是无法反驳的。
  
  因此很明显。
  
  自己认为的绝对时空观是错的,最起码不适用于任何一个领域。
  
  想到这里。
  
  小牛的心中忽然出现了一丝后怕与庆幸:
  
  还好这封信来得早!
  
  如今他才刚刚构想出了绝对时空观的概念,虽然对它的未来有所期许,但还没有把它视为‘真理’,更没有将它公开。
  
  若是等自己四五十岁、思维根深蒂固之际见到这封信。
  
  届时恐怕整个信念都会崩塌吧.....
  
  随后小牛用力调整了一番呼吸,继续看了下去。
  
  绝对时空观的问题他其实预先便有了一些准备,否则他也不会给徐云写信了。
  
  因此在彻底发现观念错误后。
  
  小牛还是很快便将心态调整了过来,迫切的想看看徐云对于光的属性是否有所见解。
  
  这其实也是他耍的一个小手段:
  
  他没告诉徐云具体遇到的问题,想再试探一下,看来这个神秘的同龄人能否再给自己一些惊喜。
  
  徐云对于光属性的看法就连接下木桶实验内容的下方,因此小牛很快便看到了那句话:
  
  “您是否想过.....”
  
  “光的属性......”
  
  “有可能是两种情况共存的呢?”
  
  听闻此言。
  
  小牛先是一愣。
  
  旋即一股酥麻感便从尾椎升起,直入脑海。
  
  在小牛原先的想法中。
  
  徐云可能挑出自己的某些漏洞,从而否定自己的结果。
  
  也可能据理力争,阐明支持波动说或者微粒说的任意一种。
  
  可眼下按照徐云的这番说法.....
  
  光既是波,也是粒子?
  
  一种物质具有两个属性,这怎么可能呢?
  
  就像一个人,ta在生理上既是男的,又是女的?
  
  不过出于对徐云的信任。
  
  小牛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在亚洲历史中,有一位很有名的异族前辈,名叫迪迦迪迦,喜欢做大骨熬汤。”
  
  “有一次他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
  
  “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那么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斑。”
  
  “很难以接受的情况是吗?但它确实发生了。”
  
  “而这,便是一种很典型的波动说表现。”
  
  “但同样,在色散现象中,光的微粒说也是找不出任何漏洞反驳的事实。
  
  “因此迪迦便提出了一种看法,有没有可能光既是粒子,也同时是波呢?”
  
  看到这里。
  
  小牛又是一愣:
  
  “阴影中心,亮斑?”
  
  纵观人类历史。
  
  说起可以载入史册的学术打脸事件或者言论,数起来的话其实有不少。
  
  例如威廉.汤姆生的那句“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便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场打脸,则必然要首推泊松亮斑了。
  
  首先提及一件事....或者说一个常识:
  
  在学术界中,以人名为开头的定理有很多。
  
  比如大家熟悉的杨辉三角,还有麦克斯韦方程式、法拉第定律、读者最帅原则等等,堪称数不胜数。
  
  这些人名定理大多都是为了纪念提出或者发明人的贡献,属于华夏古语中‘青史留名’的概念。
  
  但泊松亮斑,却是一个绝对的特例。
  
  事件的发生背景要追溯到1818。
  
  在诺贝尔奖之前,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是是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以及约翰牛皇家科学院的科普利奖章。
  
  其中科普利奖设立的时间要比高卢晚十年,但它的起点要比高卢高。
  
  这个奖项针对的是理论研究,彰显了约翰牛皇家科学院的高逼格。
  
  奖项逼格高,肯定争它的人就多了。
  
  因此在科普利奖设立后,风头立刻盖过了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
  
  英法是一对欢喜冤家,看到老邻居后来居上,高卢科学院便开始静思己过。
  
  痛定思痛之后也一改策略,讨论起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
  
  到了1818年。
  
  征文大奖的题目定为光的衍射。
  
  在此之前,光的波动说微粒说已经争了近百年。
  
  微粒说的代表人物是一代天骄老牛,波动说的代表人物是惠更斯和胡克。
  
  由于爵爷的江湖地位,微粒说占据上风,波动说节节败退。
  
  而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则似乎又给波动说带来了一丝曙光,看上去好像有机会垂死病中惊坐起,谈笑风生又几年的样子。
  
  征文大奖把衍射作为题目,也有点为自家老祖惠更斯平反的意味。
  
  当时的菲涅尔刚刚从土木老哥转职到光学不久,已经崭露头角,也参加了这次大赛。
  
  同时很巧合的是。
  
  菲涅尔在大赛之前就已经考虑过了这个问题,认为光是一种波,具有衍射现象。
  
  这次适逢其会,他就早早交卷,等待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裁决。
  
  这次评审委员会的首席专家,便是大名鼎鼎的泊松。
  
  而泊松是一个坚定的微粒说支持者,对于菲涅尔的答案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他通过计算得出,如果菲涅尔的理论正确,便会出现一个很挑战三观的现象:
  
  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那么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
  
  用人话....咳咳,通俗语言简化一下就是:
  
  你拿着一根手电筒去照一个不透明的盘子,盘子背后的影子中心会出现一个光斑。
  
  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情况。
  
  即便现在看来,也仍旧有点不可思议。
  
  少年菲涅尔之前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理论会有这么一个神奇的结果,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挑战。
  
  经过精心的实验,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
  
  随着光线的照入,在圆板阴影的中心居然真的出现了一个亮斑!
  
  而这个亮斑因此也被称为“泊松亮斑”,这个事件也就成了科学史上最大的打脸事件。
  
  泊松作为光的微粒说的坚定支持者,在当时最著名的大会会场,当着无数同行的面,亲手瓦解了微粒说。
  
  自此光的波动说大行其道,光的微粒说土崩瓦解。
  
  微粒说要直到爱因斯坦出世才重新挽回些许颜面,但那时光的粒子说已经和当初的微粒说完全不同了。
  
  因此这也算是徐云的一个小私心吧。
  
  比起后世被他人推翻微粒说,还不如让小牛自己来发现问题。
  
  当然了。
  
  从性质角度上来说。
  
  马吕斯的偏振实验可能要更合适一点。
  
  毕竟它证明的是横波,既不能实锤微粒说也不能实锤波动说,属于一个非常中庸的位置。
  
  但小牛早先已经用色散现象很成功的证明了微粒说,因此比起马吕斯的偏振实验,泊松亮斑的冲击力无疑要更大一些。
  
  没办法。
  
  徐云又不知道小牛遇到的是啥情况,剂量肯定得选猛的上嘛。
  
  几分钟后。
  
  看完徐云的写封信,小牛立刻开始准备起了各种设备。
  
  1672年的科技水平虽然比不上1818年,泊松亮斑的设备要求其实也非常复杂。
  
  但剑桥大学作为眼下全球技术最前端的学术聚集地,想要凑齐相关条件还是不难的。
  
  两个个小时后。
  
  一切准备完毕。
  
  小牛将所有的窗帘拉上,来到操作台前,正式开始了实验。
  
  小牛使用的是一种叠加式三棱镜析出的光源,光盘的直径与距离也同样选取了最佳——其中后者才是他花了两个小时才准备完成的原因。
  
  唰——
  
  光源照射在了圆盘上,并且迅速形成了一道投影。
  
  小牛快步走到投影边上,带着一股复杂的情绪观察了起来。
  
  片刻过后。
  
  小牛缓缓走到书桌边,拉开椅子坐了下去。
  
  又过了几秒钟。
  
  屋内响起了一声轻轻的叹息......
  
  而藉着屋中那道光源可以看到,此时的圆盘阴影处,赫然有着一个微小的......
  
  光斑。
  
  光的波动说,同样成立。
  
  ........
  
  总而言之。
  
  随着这一封信的传达,随着光斑的出现。
  
  这个本就变动过世界线的历史,再次朝某个未知的方向转了个弯.....
  
  当然了。
  
  此时的徐云并不了解自己为那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更不清楚这封信将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
  
  他只是在发现信件消失后又等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光环没有任何提示后,便选择退出了空间。
  
  “嗯?”
  
  回归现实后。
  
  徐云下意识的便掏出手机,打算看看自己在空间里待了多久,顺便会不会有什么电话漏接。
  
  不过当屏幕亮起后他才发现,手机上的时间与他进入空间之前没有任何变化——至少分针上是如此。
  
  换而言之。
  
  他在空间里待了半个多小时,现实里却连一分钟都没过去。
  
  这显然有些不对劲。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徐云可没少进过光环空间。
  
  他可以百分百确定,除了副本的任务期间与北宋时空相册的一小时内,他在空间中的时间流逝与外界是完全一致的。
  
  否则他也不会刻意跑到厕所的包间里来了。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也就是说......”
  
  “那个信件之类的事件,其实是属于‘任务’的范畴?”
  
  “可这样一来,奖励呢?”
  
  就在徐云纳闷之际。
  
  他的面前忽然再次出现了一道光幕。
  
  【检测到面壁者完成特殊随机奇遇,获得奇遇奖励一份】。
  
  【奖励生成中......】
  
  【奖励已生成!】
  
  【奖励名称:剑桥的传承】
  
  【请注意,此份奖励需在面壁者完成第四个常规任务后才可激活使用,面壁者可额外携带一人】
  
  片刻过后。
  
  徐云的手中出现了一张硬质邀请函。
  
  徐云将它翻开,发现其中写满了英文:
  
  Youarecordiallyinvited
  
  toareception
  
  forTimeTravellers.
  
  Hostedby
  
  ProfessorStephenHawking
  
  Tobeheldat
  
  TheUniversityofCambridge
  
  GonvilleandCaiusCollege
  
  TrinityStreet
  
  Cambridge
  
  Location:52°12'21”N,0°7'4.7“E
  
  Time:12:00UT06/28/2009
  
  NoRSVPrequired
  
  【奖励状态:待激活(2/4)】
  
  ..........
  
  注:
  
  很悲痛的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我的一位朋友,《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以及《大国舰船》的作家安溪柚去世了,心情有些沉重。
  
  明天答应大家的一万字可能要拖后一点,有点难接受这个现实,真的没什么心情码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