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三百四十七章 任务奖励,发财了!(下)(还是万字最后一天求月票啊)

第三百四十七章 任务奖励,发财了!(下)(还是万字最后一天求月票啊)

第三百四十七章 任务奖励,发财了!(下)(还是万字最后一天求月票啊) (第2/2页)

在2022年。
  
  你在大街上随便找十个年轻人,问他们现在有什么设备中国位列禁运名单,最少有七个人会和你说是光刻机。
  
  但鲜少有人知道。
  
  在另一个比较小的冷门领域,同样有个壁垒级的禁运设备存在,它的禁运程度甚至还超过了光刻机。
  
  没错。
  
  就是重力梯度仪。
  
  所谓重力梯度仪,是一种测定重力场垂直梯度的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地球表面上正常重力垂直梯度会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有微小的变化,另外地形的起伏也会引起梯度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只要测量出相关梯度,就能获得很多的地形数据。
  
  注意。
  
  这里的梯度可不是指9.8m/s^2的那个数值。
  
  而是指每个物体在地面不同位置上会产生的重力梯度值。
  
  所以这玩意儿一开始的时候呢,只是被用于山区勘测,找找露天资源统计统计植被覆盖率啥的。
  
  可随着科技的发展,重力梯度仪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殊性了。
  
  因为当精度达到某个级别后。
  
  它不但可以测量地质结构、为研究地震提供资料,同时还能探查出地底的矿物资源。
  
  再然后。
  
  它便被扩展到了军事领域。
  
  以咱们本土为例。
  
  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版图广袤,海岸线相当漫长,海域面积自然也宽阔无比。
  
  因此一直以来呢。
  
  有些贼人就会经常投放一些探测器到咱们的海里头,去偷偷摸摸的采集各种信息。
  
  有些是漂浮探测器,偶尔会被渔民同志们捕捞到换成奖金。
  
  有些则是潜入式探测器,周期性的在海底巡逻。
  
  这种情况找起来就不太好办了。
  
  比如去年的八月份。
  
  当时第七舰队的“塔尔萨”号濒海战斗舰、“基德”号驱逐舰以及来自第七舰队司令部机动排爆第5小队,组成了水面行动群。
  
  它们在热点海域进行了水面作战、水雷对抗、反潜作战等作战行动演练。
  
  从太平洋舰队公布的演练现场画面可以看到。
  
  海对面出动了舰载直升机,向海里投放和回收了这些“神秘装备”。
  
  而这些装备最终被证实是一批无人潜航器,名为“剑鱼”。
  
  主要功能是对潜艇进行搜索、识别和跟踪,再通过内部天线将获取的目标潜艇信息传送给反潜飞机。
  
  在咱们周围的海域中,这种潜航器数量难以清点。
  
  但如果有了高精度的重力梯度仪,那么只要把它发射上天空,就可以做到高效率高精度的探测器搜索。
  
  当年老鹰打老萨的时候就装备了梯度仪,什么导弹基地啊雷达阵列啊直接就被显示到了飞机上。
  
  目前精度最高、并且被用在实战的重力梯度仪出现在13年前。
  
  2009年3月27日。
  
  欧空局发射了一枚GOCE卫星,上头便装备了一架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重力梯度仪。
  
  它的感知精度在10^−12m/s²,也就是一万亿分之一的重力加速度精度。
  
  这啥概念呢?
  
  大致就是如果把它放在一艘万吨巨轮上头,它可以感受到一片雪花落到船上时产生的加速度。
  
  同时在3分钟内,它对相同物体加速度计距离的测量误差平均值不超过1埃格斯特朗——埃格斯特朗是用来衡量原子半径的单位,1埃格斯特朗是0.1纳米。
  
  这台机器只要挂在南海上空,水深在2000米以上的探测器分分钟就能给你锁定出来。
  
  所以一直以来。
  
  重力梯度仪都属于绝对禁运的设备,禁运程度甚至超过了光刻机。
  
  这句话真不是夸张。
  
  早先曾经介绍过。
  
  光刻机这玩意儿虽然禁运,但并不是完全没办法买到它。
  
  目前国内大部分购买光刻机的方式是这样的:
  
  国内公司和IMEC合作,由IMEC先从ASML应用材料买设备,用完5年后符合了瓦森纳协议要求,便再转卖给国内企业。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买,现在可以买到一台2017年的光刻机。
  
  这也是为啥中芯国际那台光刻机会被扣住的原因——它是在2018年定制的。
  
  可重力梯度仪呢?
  
  别说2017年了。
  
  1997年的重力梯度仪你都买不到。
  
  目前国内所有的重力梯度仪都是自产自研出来的,其中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比如黄大年教授,一位立下过惊天功劳的国之栋梁。
  
  1992年的时候,黄大年教授获得了全国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
  
  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下,他被送往了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4年后。
  
  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绩从英国利兹大学毕业,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加入了英国国籍——根据后来某退休部委领导的采访可以确定,黄教授的‘退国籍’是经过组织批准允许的,因为当时的水下隐伏目标不允许华夏人进组。
  
  2009年底,黄教授回国。
  
  后来他担任了华夏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九分项“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首席科学家,成功研究出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地壳1号万米超声钻探装备等多个尖端技术装备。
  
  09年的时候。
  
  华夏的重力梯度仪精度处在第四梯队,泰国掌握的技术都比咱们先进。
  
  而2017年华夏的重力梯度仪,已经赶到了第一梯队的中游。
  
  现如今咱们航母上头的重力梯度仪,几乎全都是黄教授当时领队立下的项目。
  
  奈何可惜的是......
  
  天妒英才。
  
  2016年11月29日凌晨,黄大年教授晕倒在出差途中。
  
  回到长春,单位强制安排他做了检查,可还没出结果,他又跑去燕京出差。
  
  等他再次从燕京回到长春,便接到了一张住院通知:
  
  胆管癌。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救治无效去世。
  
  享年58岁。
  
  在那之后。
  
  华夏的重力梯度仪便几乎停滞不前,没多少成果产出,在最近五年又被拉了一个身位。
  
  当然了。
  
  既然提到了黄大年教授,这里就顺便辟个谣。
  
  网上经常有一些涉及黄教授的文章会提到这么一回事:
  
  2010年,正是因为黄教授的出手,海对面组织的‘金色眼镜蛇’演习才会后退100海里。
  
  而实际上呢。
  
  黄教授在2009年才回到的华夏,那时候还处于很多人的质疑中呢,压根就没参与这么回事......
  
  有些人的贡献已经足够了,没必要为了博眼球而再去进行夸大,这是对人物本身的不尊重。
  
  话题再回归原处。
  
  眼下华夏的重力梯度仪正处于停滞状态,而自己得到了这么一台重力梯度仪.......
  
  想到这里。
  
  徐云在感慨的同时,眼中不禁露出了一道思色。
  
  这个奖励毫无疑问是个好东西。
  
  10^-16m/s²的感知精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但问题是.......
  
  这么个军用设备,要怎么才能合乎逻辑的拿出去呢?
  
  要知道。
  
  这玩意和华盾生科目前的画风截然不同,找不到哪怕一丝一毫的重合点。
  
  像此前的MR技术啦、凝血明胶啦,算力模组啦,都是符合华盾生科现有或者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大不了等上一年半载罢了。
  
  还有此前的吡虫啉和微粒轨道,也可以用灵光一现来解释。
  
  可重力梯度仪却不一样。
  
  这玩意儿即便你等个两年三年,也很难解释清楚它的来路。
  
  灵光一现的说法就更别提了,即便是宋徽宗那智商都不会信。
  
  “那该怎么办呢.......”
  
  徐云皱着眉头思索了好几分钟,依旧毫无头绪。
  
  于是他只能暂时把这个念头抛到脑后,继续将注意力放到了面前的光球上。
  
  14个光球,如今只剩下了......
  
  四个。
  
  看着这四个光球,徐云一边从左往右点数,一边哼起了一首歌:
  
  “我们阿森纳,是不可战胜的~~”
  
  他前后这样哼了两遍,手指最终停到了从左往右的第二个光球上。
  
  啵~
  
  光球缓缓破碎。
  
  片刻过后。
  
  一块大概普通平板大小、通体黑色的金属板浮现在了徐云面前。
  
  徐云伸手一握,发现金属板的材质很轻盈。
  
  与此同时。
  
  相关的解释再次出现在了他面前。
  
  【小型生物电池】:
  
  【一种特殊的新型电池,依靠内部细菌发电,干燥环境下细菌会处于休眠状态,加入葡萄糖液后会被唤醒并且进行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电子与质子,电池的硝酸银阴极就会补捉这些电子产生电流,可用于简易小型发电】
  
  【图示.JPG】
  
  “.......小型生物电池?”
  
  徐云用手指轻轻敲了敲这块金属板外科,嘴中轻轻的啧了一声。
  
  原先他以为这次最快能够投产的奖励应该是止血明胶,但如今看来似乎定义下的有些早。
  
  微生物发电。
  
  这是一个2022年很常见的科学概念。
  
  这项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发现了一个情况:
  
  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第一个细菌电池就这样在他手中“出生”了。
  
  接着到了1984年。
  
  一种能在外太空使用的微生物电池在海对面诞生,其燃料为活细菌以及宇航员的尿液。
  
  因此一直以来,微生物电池都被视作一种很有前景的未来能源,比如说给汽车提供动力等等。
  
  但截至到2022年。
  
  微生物电池依旧是个偏理论的技术,即便是实验室的最高功率也才0.66毫瓦/平方厘米。
  
  因为它的难点实在是太多了。
  
  例如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一样,由生物阳极与化学阴极构成。
  
  由于这两部分目前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导致整个电池的功率密度、电流密度,较比较成熟的燃料电池体系差距悬殊。
  
  不用工程菌的话。
  
  一个标准的mfc双室电池——铁氰化钾阴极,碳布电极,130ml双室,产生的电势能有500mv都是非常优秀的的结果了。
  
  而一个普通的南孚7号电池则是......
  
  1.5v。
  
  所以这么低的电压产业化起来非常困难,顶多用来做污水处理。
  
  但在污水处理这块,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工艺却已经相当成熟,效率比微生物燃料电池高多了。
  
  所以说句实话。
  
  想要将微生物电池突破到可以作为常规动力的层次,难度恐怕不比MR技术小多少。
  
  但另一方面。
  
  如果眼界不放那么高,只是像光环显示的这样,把这项技术生产出一个小型便携电池,给手机、笔记本、剃须刀、震动棒之类的小型设备充充电.......
  
  那么它的难度就无疑要小很多了。
  
  虽然发电菌种的选择、还是保存室的制备,亦或是捕捉电子的效率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但这些并不是无迹可寻。
  
  例如发电菌种。
  
  目前在这方面使用的大多都是奥奈达湖杆菌或者哈夫尼希瓦氏菌,理论上只要慢慢去按照条件实验筛查就行了。
  
  反正做这事儿的是裘生又不是他,累点也无所谓,咳咳......
  
  外加有光环奖励提供的部分关键节点协作,这项技术徐云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完成突破。
  
  而微生物发电恰好也符合化盾生科的研究方向,突破后甚至可以不需要冷却期就无缝上线。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个金属板,应该是徐云迄今为止得到的最符合量产条件的设备。
  
  看来光环是真觉得自己是个穷逼了.......
  
  随后徐云将金属板收起,脸上逐渐变得郑重了起来。
  
  如今在他面前,只剩下了三个光球。
  
  不。
  
  应该是.....
  
  两个光球。
  
  因为三个光球之中,必然有着那个东西。
  
  与此同时。
  
  徐云的心中毫无征兆的冒出了一股预感:
  
  除了可以确定奖励的那个光球之外,剩下的两个光球里......
  
  存在的恐怕都不是技术类的奖励。
  
  只见他沉默片刻。
  
  将手指戳向了最右侧的那个光球。
  
  啵~~
  
  随着一道比此前光球多一个波浪号的声音响起。
  
  徐云的面前忽然出现了一本厚重的英文书籍。
  
  这册书籍大概五厘米厚,长一尺,宽半尺,书名叫做......
  
  《classicalphysics》
  
  在看到这本书的瞬间,徐云便明白了它的来历。
  
  毕竟在过去的整整一年里,他可没少和它接触过。
  
  随后徐云轻叹一声,将它拿到了手里。
  
  【《经典物理》】
  
  【艾维琳·艾斯库从不离身的书籍,曾经让希尔芙感受过知识的力量,别看它有些像是某个笨蛋作者因计算错误而拿来凑数的纪念品,某些情境下或许会有大用】
  
  【备注:可添加撞角或者铁链,以理服人才是王道】
  
  果然。
  
  这就是那本艾维琳自见面开始,便时刻抱在怀里的《经典物理》。
  
  徐云又随意的翻动了几下书页。
  
  书中除了印刷的文字外,还有不少艾维琳娟秀的随笔感悟,字迹看上去很舒服。
  
  虽然比起此前的诸多奖励,这本书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但对徐云而言,这却是一个珍贵异常的宝物。
  
  十多分钟后。
  
  徐云将这本书收好,手指伸向了.......
  
  左边的一颗光球。
  
  啵~
  
  光球应声而碎。
  
  ......
  
  注:
  
  通宵码字日万了三天,除了倒垃圾一步没出过门。
  
  不是吊大家胃口或者断章,而是手速已经极限了,月末最后一天,大家有票的请投给我吧,想冲8000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