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 (第2/2页)

况且退一步来说。
  
  即便徐云真的是孤点粒子的发现者,想要以此获得诺奖也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依旧是以上面的几个诺奖得主为例。
  
  希格斯的贡献是提出了希格斯势和希格斯场,描述了希格斯粒子的耦合作用。
  
  汤川秀树也计算出了汤川势——这是核力的灵魂。
  
  更具代表性的则是马丁·佩尔。
  
  他在发现τ子后,直到1995年弗雷德里克·莱因斯计算出了中微子的预期通量,才被共同提名了诺奖。
  
  也就是孤点粒子肯定是个诺奖级的概念,但徐云的贡献远远达不到单独获奖的高度。
  
  一个新粒子想要获得诺奖,不是说你发现它就行了,而是要提出更深入的模型或者研究报告。
  
  理论上来说。
  
  除非你发现了引力子,否则任何微粒都做不到单靠‘发现’就能获得诺奖。
  
  而现在的徐云你即便给他合适的设备条件,他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也就是通俗的能力有限。
  
  如今他的能力就是百人A级别,上头还有千人和院士呢,远远没有达到诺奖的高度。
  
  作为一个强迫症青年,他其实更期望自己能够靠着真才实学得到那个荣誉。
  
  就像上辈子写一样。
  
  上辈子徐云的两本作品都卡在了9000均订,其实自己氪金一个黄金盟得到一万多月票获得榜单曝光,估摸着没多久就能冲上万订——这种操作美其名曰运营。
  
  但徐云并不愿意这样做,他总觉得这些东西有些虚。
  
  明明没有能力站到那里,却靠着其他方式与其他真神并肩,即便是自己心理也不会怎么舒坦。
  
  嗯,和万订女装啥的无关。
  
  怎么说呢
  
  矫情往上,风骨未满吧。
  
  除此以外,徐云的年龄也是个大问题。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叫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得奖的时候才17岁,但他获得的是和平奖——这玩意儿有多水就不需要介绍了。
  
  物理学奖的最年轻得主叫劳伦斯·布拉格,他得奖的时候和徐云现在的年纪一样,也是25岁。
  
  但他获奖的时间是在1915年,整整一百零七年之前
  
  近30年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低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54.5岁。
  
  在这种基础上。
  
  再考虑到徐云本就不上不下的贡献,评审组那边大概率不会让他通过提名。
  
  至于如果他真的过了审核.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到时候必然有大量的质疑、抨击扑面而来。
  
  这是徐云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这对赵政国和潘院士很不公平。
  
  赵政国如今奔70去了,他一力推动了国家高能物理的建设,97年的时候担任过BES负责人,2008年雪灾的时候毅然婉拒了海对面的高额待遇,回国搞起了粒子科研。
  
  一身功勋赫赫,却又节俭异常。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时候还穿着一件80块钱的白衬衫,出门只做二等座,手表还是06年一个学生送给他的杂牌表。
  
  与这份节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政国如今每年把收入的50%拿去做了慈善——他在黔南供养了三所希望小学。
  
  作为一个不需要爱心人设,也不需要慈善去减税的科学家,赵政国的做法没有一丝一毫炒作的嫌疑。
  
  潘院士的年龄虽然要年轻一点,量子加密通讯这个方向也极具前景。
  
  但不久前随着及AntonZeilinger获得了诺奖,在为量子力学证明的同时,也堵上了潘院士获得诺奖的可能——因为AntonZeilinger正是潘院士的导师,二者做的是一个方向的研究。
  
  只是AntonZeilinger做的是“道生一”,也就是单光子的量子隐形传态。
  
  潘院士做的则是“一生二”,即将单光子扩展到多光子。
  
  虽然目前潘院士已经突破到了十五光子,但贡献依旧不如AntonZeilinger1997年从无到有的突破。
  
  而按照诺奖惯例,很少会把奖项发给同个方向的成果。
  
  除非潘院士真的搞出了量子隐形传态,达到了“三生万物”的境界。
  
  否则他这辈子基本上很难有机会得到诺奖。
  
  而眼下的孤点粒子,却是一个绝佳的评奖机会。
  
  和这两位大佬比起来。
  
  如果在提名者里加上了一个徐云,届时外界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风凉话和议论声。
  
  保不齐啥‘太子’之类的帽子就会扣到徐云身上,给原本值得庆贺的事儿笼罩上一层阴霾。
  
  当初科大在舆情事件中做出了‘举科大之力’的承诺,这份恩情徐云从未忘却。
  
  所以无论是出于对两位大佬的憧憬,还是出于对科大报恩的想法,他都不愿意见到那些言论的出现。
  
  当然了。
  
  如果换做其他人,估摸着也不会考虑太多,毕竟这可能是此生仅有的机会。
  
  但徐云却不一样。
  
  有光环在身的他,先天性的就站在了另一个高度上。
  
  他今后获得诺奖的机会注定不会少,既然如此,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个所谓的名头去硬蹭荣誉。
  
  他不是爱豆,需要的不是曝光和头衔,而是知识。
  
  这是他在小牛,在老苏,在小麦,在高斯黎曼身上学到的一种自我认知。
  
  当然了。
  
  今后如果有正当获得诺奖的机会,徐云肯定不会客气就是了。
  
  俗话说得好。
  
  知徒莫若师。
  
  看着徐云认真的表情,潘院士脸上原先凝重的表情,也逐渐变得柔和了起来。
  
  其实在徐云和陆朝阳抵达之前,他就与赵政国聊过徐云位次的事儿。
  
  实话实说。
  
  在科研生活中,他和赵政国都不是那种特别虚名的人。
  
  例如此前的十二光子纠缠和祖冲之超算,潘院士都带上了陆朝阳和其他几位学生的名字,甚至还列为了共作。
  
  赵政国也一样。
  
  今年4月份的nature子刊,他连通讯作者的名头都没要,直接把功劳全给了自己的弟子。
  
  所以从始至终,他们都没要贪图徐云名分的念头。
  
  但另一方面。
  
  正如此前提到的那样,徐云的贡献确实有些尴尬。
  
  尤其是在他才25岁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提名的概率很低很低——因为诺奖也不是科大自己开的,评审团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事儿。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
  
  潘院士他其实很担心徐云会陷入某个极端的状态。
  
  也就是无论如何都一定要评奖露面,啥都听不进去,甚至有可能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这种例子可不是没发生过。
  
  但如今看来.
  
  徐云的心态,要比他和赵政国所想的稳重的多。
  
  想到这里。
  
  潘院士不由轻呼出一口气,与赵政国对视了一眼,同时轻轻点了点头。
  
  科大历来都是一所很有温度的学校,从来不会让让学生去为老师、去为科大做出‘牺牲’。
  
  虽然他们很难给到徐云某些头衔上的荣誉,但却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
  
  当然了。
  
  这个补偿的力度,还是要取决于另一件事:
  
  那就是.
  
  孤点粒子到底是不是符合标准的暗物质。
  
  注:
  
  生物钟还差三个小时调成爆更状态,大家再给我一天时间,六号开始爆更一周,八千起步,最多一万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