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五十一章 驴:没有我这本书写不到320万字

第五百五十一章 驴:没有我这本书写不到320万字

第五百五十一章 驴:没有我这本书写不到320万字 (第2/2页)

“没错。”
  
  上头提及过。
  
  一枚细长的炮弹,想要打中几百到几千米高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确实非常的困难。
  
  二战时期当过空军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1940年不列颠空战时曾经有过统计。
  
  战场上想要要击中一架飞机,需要发射2500枚左右的炮弹,也就是命中率是万分之四。
  
  这样的概率让飞行员们对地面火炮基本上并不害怕,而地面上的火炮对于飞机也仅仅是驱赶作用。
  
  但在二战中后期,一种特殊的武器出现了。
  
  它就是无线电近炸引信。
  
  这玩意儿的核心原理,其实也是多普勒效应:
  
  也就是给炮弹的弹头安装上一个雷达,当炮弹和飞机的距离减小时,雷达接收到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
  
  当频率高到一定的程度,就说明进入了引爆范围。
  
  这样炮弹就可以自动引爆,造成伤害。
  
  这种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成了二战最卖座的武器产品,海对面靠着它赚了足足10亿美刀,曼哈顿计划有一半的经费便源自于此。
  
  所以说做军火是真tmd赚钱
  
  总而言之。
  
  这种武器对于目前主持核研究的钱秉穹而言并不算陌生,至少比叶笃正这种搞气象的要熟悉的多:
  
  “韩立同志,莫非你的意思.是在炮弹前面加上一个无线电近炸引信模块?”
  
  “可是无线电近炸引信的起爆范围有限,除非U2恰好从杀伤区域经过,否则即便上了引信也没用。”
  
  “更何况现如今的战斗机和侦察机上都装有干扰发射机,它会发出同频率但更大功率的无线电波,让导弹误以为自己离目标已经很近并起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无线电近炸引信都没什么成功的可能性才是。”
  
  徐云闻言点了点头,坦然承认道:
  
  “没错,除非一次性向天上发射数百甚至上千台的平流层飞艇,用人海战术去碰运气。”
  
  “否则想要靠无线电近炸引信来解决U2,确实是痴心妄想,成功率无限接近于0。”
  
  “但是钱同志,你认为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呢?”
  
  “将引信改成另外一种能够自行锁定U2方位的设备,它可以引导导弹进行变向,不用等U2来到落点,它就会自动锁定并且追上对方”
  
  “对方拐弯它也拐弯,对方俯冲它也俯冲,而且速度比飞机的极限时速更快,最后.”
  
  “boom!”
  
  徐云悠长的声音在钱秉穹的耳中听起来,简直如同魅魔.咳咳,恶魔的低语。
  
  寥寥数语之下。
  
  便令钱秉穹的心脏砰砰跳了起来。
  
  可以锁定对方位置并且变向追击的炮弹.?
  
  真的可能存在这种武器吗?
  
  要知道。
  
  虽然二战中德国的V1导弹号称追踪导弹,但它实际上的体长足足接近八米。
  
  所谓的制导能力,依靠的也只是磁性罗盘而已。
  
  V1导弹需要事先预设好足够的弹道才能顺利发射,并且末端的加速实质上靠的是阻流板开启.
  
  类似的弗里茨-X无线电指令制导炸弹也是如此,依靠的也只是无线电校准罢了。
  
  另外据钱秉穹所知。
  
  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红外制导也是类似的情况,比如说AIM-9以及AA-2空空导弹等等。
  
  也就是想让导弹变向并不困难,难的是以追击目标为目的的变向。
  
  这年头所有的导弹几乎都离不开人工校准,也就是后世大家熟知的射击诸元。
  
  可眼下徐云却抛出了这么个概念,而且从徐云此前的表现来看,他显然不是个说大话的人。
  
  难道
  
  真的有门?
  
  过了片刻。
  
  钱秉穹深吸一口气,强行平复下心绪,认真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你说的这种定位设备是什么原理?能和我介绍介绍吗?”
  
  叶笃正则朝一旁的林钰招了招手,示意她靠上前来。
  
  毕竟涉及到雷达与电磁学的概念,现场这方面造诣最高的“自己人”只有林钰,其他人顶多就是半桶水罢了。
  
  只见徐云很快拿起笔和纸,在纸上写了个公式:
  
  △R=c/2B。
  
  林钰看了一眼,几个字脱口而出:
  
  “高斯脉冲?”
  
  徐云点了点头,肯定道:
  
  “没错,正是高斯脉冲。”
  
  “公式里的B代表信号带宽,带宽越大,分辨力越高。”
  
  接着他又继续写了下去:
  
  f(t)=Ape^-(2πt/2α)。
  
  P(f)=Ape^-(παf/2)。
  
  林钰也同步给出了两个公式的名称:
  
  “这是.高斯脉冲的时域特性表达式和频域特性表达式?”
  
  徐云下意识又准备打个响指,但想到此前做这个动作时的痛感后,还是乖乖的换成了一根大拇指:
  
  “宾果,从这个公式不难看出,脉冲随着公式里面的α变化而变化。”
  
  “α越小,脉冲宽度越小,频谱宽度越大,进而分辨力也就越高。”
  
  “.”
  
  林钰的目光再次在面前的纸上扫了一会儿,若有所思道:
  
  “我懂了,韩立同志,难道你的想法是.”
  
  “利用某种特殊的脉冲信号来进行目标识别?”
  
  徐云用力点了点头:
  
  “没错,简单来说就是在导弹上安置一个设备,通过发射一个窄脉冲,然后接收由目标散射返回的脉冲信号。”
  
  “设备有一个简易的逻辑判定方式,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来测定目标距离。”
  
  “同时由于这种方式是直接在基波上发射基带脉冲信号,这种信号完全不用担心会被U2的无线电干扰器干扰,精准度方面可以不用担心。”
  
  如果不是受限于身体的伤势。
  
  徐云此时其实很想朝钱秉穹他们露出一道如同迈特凯一般灿烂的笑容,然后说一句请务必给个好评哦亲~
  
  没错。
  
  徐云此番拿出来的技术,正是后世军事领域的‘老苏’,也就是超宽带近炸引信技术。
  
  为啥会把它叫做老苏呢?
  
  原因就是这项技术和老苏的名气有些类似。
  
  属于圈内人感觉如雷贯耳,圈外人却有些不明所以的技术。
  
  第一眼看下去。
  
  很多人估摸着还以为这是和拨号上网有关的东西。
  
  说实话。
  
  提起跟踪导弹这个概念,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都是另一个术语:
  
  激光制导。
  
  但事实上呢。
  
  激光制导其实非常复杂,而且他真正的运作方式不一定和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全凭导弹自己锁定目标飞行。
  
  通俗点讲。
  
  激光制导就好比让导弹走钢丝。
  
  也就是激光照射器先捕捉并跟踪目标,给出目标所在方向的角度信息。
  
  然后经火控计算机控制弹体发射架,以最佳角度发射导弹,使它进入激光波束中。
  
  弹体在飞行过程中。
  
  弹上的激光接收机接收到激光器直接照射到弹上的激光信号,从中处理出制导所需的误差量,并将这个误差量送入弹的控制系统。
  
  接着由控制系统控制弹的飞行方向和姿态,始终保持弹与激光照射光束的重合。
  
  最终将战斗部引导于目标上。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大部分激光的照射器都是在飞机或者地面上,导弹的导引头只接受照射反馈的激光。
  
  这叫做半主动式激光制导。
  
  当然了。
  
  与半主动式激光制导对应主动式激光制导技术,照射器确实安置在导弹身上,由导弹自行控制。
  
  但拥有这类配置的导弹一般都体型巨大,体长动辄十几米的那种。
  
  因此且不说眼下的兔子们能不能研发出激光制导所需要的零部件。
  
  光是成型导弹的体积和质量,就不是平流层飞行器能带上去的.
  
  按照徐云的设计。
  
  那款平流层飞行器顶多就能带上4枚体长两米左右的导弹这长度用炮弹描述应该更加合适。
  
  再多就真没办法了。
  
  因此这次徐云放弃了激光制导,取而代之的则是超宽带近炸引信技术。
  
  超宽带近炸引信技术是近三十年才被提出的一种制导技术,核心就是脉冲测距原理。
  
  它的原理就是徐云所说的那样,根据脉冲信号来校准目标距离和方位。
  
  这种技术所需要的模块也并不多,和气象多普勒雷达有些类似:
  
  主要由发射\接收天线、功放、伪随机码产生器、时钟电路、窄脉冲发生器、采样积分器、信号处理等模块构成。
  
  首先通过伪随机编码器对时钟信号进行编码,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然后驱动窄脉冲发生器生成脉冲信号,经过功放由天线辐射出去。
  
  目标接收并返回信号,通过接收天线到达取样积分器。
  
  在发射的时候产生的时钟信号会在同时经过一个延时器——这个延时就确定了固定的探测距离。
  
  接着便会生成一个延时脉冲,介入到取样积分器中。
  
  这个脉冲信号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对比,从而锁定目标的位置。
  
  在确定目标方位后。
  
  信号处理模块变化改变气动舵面控制,以此来完成炮弹的转向。
  
  整个原理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随后在林钰的协助解释下。
  
  钱秉穹和叶笃正也都先后明白了徐云的大致想法。
  
  过了大概二三十秒。
  
  只见钱秉穹沉吟片刻,眉头微微一皱,继续说道:
  
  “我还有一个问题——韩立同志,按你这样的说法,一米长的炮弹应该容纳不下这些结构才是。”
  
  “毕竟炮弹除了战斗部之外,还需要装载提供它飞行动能的推进剂,质量一般都是以千克为计。”
  
  “如果再加上你说的那些模块,多半会远超炮弹的实际容量吧?”
  
  “如此一来,飞艇真的能把它们带到两三万米以上的高空吗?”
  
  徐云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笑着对钱秉穹说道:
  
  “钱同志,恕我直言,你似乎忽略了一个很基础的情况。”
  
  “那就是我们这次的狙击环境可不是地对空,甚至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空对空,而是”
  
  说着。
  
  徐云用食指比划了一个从上往下的手势:
  
  “一次类似自由落体的‘轰炸’。”
  
  听到徐云的这句话。
  
  钱秉穹微微愣了两秒钟,旋即便忍不住一拍自己的脑袋:
  
  “哎呀呀,你看我这脑子,差点把这事儿给忘了!”
  
  的确。
  
  由于太过关心具体原理的原因,钱秉穹下意识就忽略了另一件事:
  
  飞艇悬浮的位置,要远高于U2侦察机。
  
  也就是落下来的炮弹有很大部分的动能来自自身重力,而不需要像平时发射那样由推进剂提供初始能量。
  
  因此炮弹内部只要存留一些可以转向的燃料,其余空间完全可以腾出来安置超宽带近炸引信!
  
  与此同时。
  
  钱秉穹又忽然意识到了另外一点:
  
  此时此刻。
  
  在徐云解释了容积的问题后。
  
  叶笃正之前提出的三个疑问
  
  已经全部有了理论上完全站得住脚的答案!
  
  想到这里。
  
  饶是钱秉穹曾经主持过诸多重大项目,此时的内心也忍不住涌起了惊涛骇浪。
  
  莫非
  
  他们真的能把U2给打下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