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八十九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求月票!)

第五百八十九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求月票!)

第五百八十九章 营养摄入问题....解决!(依旧是万字,求月票!) (第2/2页)

“大棚的高度是3.5米,长宽都是60米,总面积大概三千六百多平,也就是五亩...或者说接近六亩地左右。”
  
  “当然了,这还只是我们的一期工程,目前养殖中心依旧在进行扩建——毕竟时间不太够嘛。”
  
  看着面前的大棚,老周理解的点了点头。
  
  由于徐云提供了靖西聚集点的缘故,兔子们省去了大量寻找黑水虻的时间。
  
  因此对应的。
  
  221基地用于腾置养殖室的时间也自然缩短了不少,前前后后只有一个星期而已。
  
  在眼下这个时代。
  
  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出那种几十甚至上百亩的养殖中心,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能够用铁皮搭出这么个一期大棚,已经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了。
  
  毕竟大棚虽然不需要打太深的地基,但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种PE保护膜来着。
  
  想要修建这种规格的大棚,只能用钢筋骨架加上混凝土和铁皮才能搞定,流程还是不轻松的。
  
  若不是221基地本身就拥有冶炼钢铁的能力,可以短时提供大量的零部件,这事儿一周保不齐还不够呢。
  
  半个小时后。
  
  从运输车上搬运下来的箱子被按五个一组的方式放到了拖车上,由几头驴拖着车走向了养殖大棚内。
  
  刚一进大棚。
  
  老周的眉头便为之一抬:
  
  “哦豁!”
  
  实际上。
  
  此时和他一样的惊讶的基地领导并不在少数,盖因.....
  
  大棚内的景象确实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
  
  按照老周所想。
  
  大棚内多半就是一些放在地面上的小盆子,盆子里装着一些杂草用于培育幼虫,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但眼下大棚内的情况,却与他想象的截然不同:
  
  首先进入他们视线的是,三处位于棚内的巨大水坑。
  
  水坑内深度大概几十厘米,还栽种了一些绿色植物,每个水坑的面积大概都有五十平米左右。
  
  除此以外。
  
  水坑的四周还被安置了细密的纱窗和纱门,将其中封闭成了一个密闭空间。
  
  “和诸位介绍一下。”
  
  由于负责养殖的贡布性格内敛而且普通话不太好,化学实验室主任兼虫粉研制的负责人刘有成便主动做起了介绍工作:
  
  “这三个水坑就是黑水虻成虫的养殖区,其中的绿色植物主要是为了适当模拟一些野生环境。”
  
  “除了大家看到的这些之外,我们还会把温度控制在35℃-36℃,湿度在50-60之间。”
  
  “等黑水虻成虫进入养殖区后,它们便会停留在植物和纱窗上,一般一到两天就会进行产卵,产卵后便会迅速死亡。”
  
  “按照规划,我们每天都会对死亡的黑水虻进行处理,同时收集黑水虻的虫卵到育种室。”
  
  “诸位可以看看这里,这部分的那些黑水虻,就是基地第一批虫卵孵化出来的成虫。”
  
  说着。
  
  刘有成便朝池中的右下角指了指。
  
  众人下意识便齐齐转过头,顺势朝刘有成所指的方向望去。
  
  果不其然。
  
  刘有成所指的方位上,此时赫然趴着大概几十头安静不动的黑水虻。
  
  这批黑水虻来自三天前送到基地的样本,当时和它们一同到达基地的还有袁国粮和侯光炯等人。
  
  那批样本中有上千头黑水虻幼虫,其中有些是一期二期,有些却已经临近孵化到了成虫。
  
  在这部分幼虫长翅达到完全变态后。
  
  刘有成等人便将它们引到了养殖区观察,三天来只死了两头成虫而已。
  
  紧接着。
  
  刘有成又带着众人来到了池子后方的区域。
  
  这片区域被挖出了几个长型的坑道,坑道没有装水,但放着很多深褐色的泥土,一看就是来自外界。
  
  “喏,这里就是幼虫的成长区了。”
  
  刘有成指了指这几个坑道,说道:
  
  “成长区内我们铺设了一些食床,每天会有磨成碎末的牧草从外部运送进来。”
  
  “食床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特点是区域小但数量多,基本上可以保证幼虫的食物摄入。”
  
  “你们看,最右边的那个就是我们试运行的幼虫成长区。”
  
  徐云闻言,朝那个方向探了探脑袋。
  
  只见刘有成所指的坑道中,正有大量的黄粉色‘尖芽’埋在小层积里。
  
  这个坑道的上方挂着黄色的电灯泡,此时黑水虻幼虫们正在蠕动着在进食。
  
  并且与后世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不同。
  
  黑水虻幼虫的异味很澹,丝毫没有大麦虫的那股腐臭味——上辈子徐云养收获蚁的时候曾经养过大麦虫,那个味儿哟......
  
  随后老周看了眼大棚四周,沉吟片刻,对刘有成问道:
  
  “刘主任,我有个问题啊——不知道咱们的大棚多久才能扩充到完整形态?”
  
  “如果我所记不错,想要保证基地内所有员工的营养摄入,每天最少要提供20万条成虫吧?”
  
  早先提及过。
  
  一头二期的黑水虻幼虫体长大概有接近两厘米,单条虫重3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大概是1.5克。
  
  扣除掉主食提供的10克蛋白质,每人每天大概要摄入15克的黑水虻蛋白质粉。
  
  221基地人数一万出头,因此每天大概要提供20万条幼虫才行。
  
  同时除了这20万条幼虫之外。
  
  还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幼虫培养成成虫,因此每天黑水虻虫卵的产量最少都要在五十万以上。
  
  五十万这个数字难度倒不是很大,毕竟后世一个村落级养殖中心每天就能出十几万头的黑水虻幼虫了。
  
  但在这年头,基建效率却是一个难点。
  
  这种量级的昆虫养殖面积,最少都要上百亩地才能符合要求。
  
  不过刘有成显然很早就和李觉讨论过这件事,因此闻言后没怎么犹豫便给出了答桉:
  
  “没错,周专员,以我们养殖中心目前的规格呢,肯定是没法承担起基地所有人的营养摄入。”
  
  “不过现在只是八月底,离冬天最少还有三个月呢,时间上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大概十月初就能把育种中心扩展到一百亩地。”
  
  听到刘有成给出的这个时间。
  
  老周思索片刻,最后轻轻点了点头。
  
  脸上的表情也隐隐缓和了不少。
  
  一百亩地就是六万七千平米左右,硬要举例就是个320x200规格的长方形。
  
  不考虑打地基环节,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
  
  届时再用一个月的左右对黑水虻群落进行扩种,理论上应该恰好能赶在入冬前达成对应的群落数量。
  
  至于这一个月里的黑水虻幼虫.....
  
  它们既可以用来偶尔加加餐,也可以先磨成粉作为物资储备。
  
  毕竟如今的黑水虻幼虫有十几万条呢。
  
  以这些幼虫为基础,扩种下去给基地所有人在一个月内加个两三顿营养摄入还是没啥问题的。
  
  随后在众多青工和驴的协助下。
  
  这些跨越了上千公里送到221基地的成虫与幼虫箱子,同时都被转移到了成虫养殖的水池里。
  
  没错。
  
  两种箱子同时都被运到了成虫养殖区。
  
  接着几位身穿类似防蜂服的工作人员走进了水池内部,关上纱窗,先后打开了箱子。
  
  首先被开启的是七十多个成虫箱。
  
  卡哒——
  
  随着箱子的开启。
  
  小半分钟后。
  
  一些黑水虻成虫便从箱子里飞了出来,并且迅速停到了纱窗的网格上,一动不动的像是找到了家。
  
  不过看着看着。
  
  纱窗外的老周便微微皱起了眉头:
  
  “刘主任,不对啊,这些成虫的存活率怎么会这么低?”
  
  老周的视力很高,在开到第十个左右的箱子后,他便发现了一个情况:
  
  箱子里成虫的数量似乎并不多,估摸着只有40%甚至30%。
  
  不过他身边的刘有成倒显得很平静,他在生物学方面也算略有建树,闻言便解释道:
  
  “周专员,你不必太紧张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
  
  “黑水虻的成虫存活期很短,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种昆虫的死亡表现是标准的【突然暴毙】。”
  
  “也就是原本还活的好好的飞来飞去,可说不定下一秒就突然啪一声落地,彻底死翘翘了。”
  
  “因此这批被捕捉的黑水虻中,必然会有不少原先就临近死亡的成虫。”
  
  “而这些成虫在路上又经过了数天运输,一些原先的壮年也都进入了老年期,加上路上的运输条件较差,能有30%的存活率都算是高了。”
  
  “就像另一个幼虫箱,你信不信打开后里头也会冒出很多成虫?”
  
  老周想了想,似乎也是这道理。
  
  过了片刻。
  
  他忽然像是明悟了什么似的,轻轻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
  
  “哦,我明白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们才会把成虫和幼虫的箱子一起先运到成虫养殖区?”
  
  刘有成笑着点了点头:
  
  “正是。”
  
  十多分钟后。
  
  开启完成虫箱子的几位工作人员将这些箱子和死去的黑水虻尸体收好,开启了装有幼虫的箱子。
  
  果不其然。
  
  在幼虫箱子开启之后。
  
  瞬间便有不少黑水虻成虫从中飞了出来,飞快的选定好了自己在纱窗的位置。
  
  工作人员们静静地等着一众成虫飞完,方才再次将幼虫的箱子盖上。
  
  在筛选完这些蜕变的成虫后。
  
  剩下的这些幼虫,便可以安心放置在幼虫培养区了。
  
  当然。
  
  这种做法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漏洞。
  
  比如说保不齐剩下的幼虫里头,就有些过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会完全变态成成虫。
  
  但这种逻辑漏洞字如其意,也仅仅能停留在逻辑层面罢了。
  
  在十几万的幼虫体量面前,这种小比例事件完全可以忽略。
  
  毕竟幼虫培养区只要不存在大量成虫,对于幼虫的成长其实没啥影响。
  
  例如靖西三叠岭瀑布边上的黑水虻聚集地,不就是有大量幼虫和成虫共存吗?
  
  一个小时后。
  
  将成虫全部放飞完毕的工作人员们重新回到了纱门边,外部的刘有成则开启了强光。
  
  黑水虻这种昆虫虽然需求的温度在35度以上,但它本身其实是不喜光的。
  
  因此随着强光的照射。
  
  纱门附近的黑水虻纷纷飞到了水池后端或者侧面,入口处除了极少数几只钉子户外再无黑水虻聚集。
  
  于是工作人员们便可以放心的推开纱门,带着箱子从中走了出来。
  
  又过了半个小时。
  
  幼虫培养区也通过相同的流程安置完毕。
  
  到了这一步。
  
  第一批大规模黑水虻成幼虫的转移工作,总算是圆满落幕了。
  
  “对了。”
  
  看着正在啃牧草碎末的黑水虻幼虫,老周忽然想到了什么:
  
  “老李,你们老是说这玩意儿的幼虫能够磨粉,也不知道它的味道到底怎么样?”
  
  “我看那成虫又黑又长,像是蚱蜢缩小版似的,莫非它的口味也和蚱蜢卵有些类似?”
  
  “那可比蚱蜢卵好多了。”
  
  李觉笑着摆了摆手,转身朝周材低语了几句。
  
  周材闻言道了声是,快步转过身,跑向了大棚外边。
  
  过了片刻。
  
  周材推着一辆简易版的小车、载着一个竹屉回到了众人身边:
  
  “厂长,东西已经做好了。”
  
  李觉见状拍了拍老周的肩膀,引着众人来到车边,掀开了竹屉的盖子。
  
  呼——
  
  一股白烟骤然升腾而起。
  
  待烟雾消散后,众人方才看清内部的东西:
  
  只见竹屉的垫子上,赫然摆着十多个杂和面做成的窝窝头!
  
  随后李觉指了指竹屉里的窝窝头,说道:
  
  “这些窝头里就加了黑水虻幼虫磨成的粉,喏,这些窝头上的白点应该就是粉末的碎渣。”
  
  接着李觉从中随意挑了个窝窝头,也不怕烫,直接了当的掰成了几瓣递给了周边几人:
  
  “来,大家都来尝尝吧。”
  
  老周小心翼翼的接过窝窝头,朝它吹了口气,完事直接塞进了嘴里。
  
  随着窝窝头的入口。
  
  老周的脸颊上肉眼可见的出现了一个凸起,并且随着咀嚼的动作不停上蹿下跳。
  
  过了片刻。
  
  老周忽然眼前一亮:
  
  “咦?好香啊!似乎有点类似....芋头?”
  
  听闻此言。
  
  一旁的徐云忍不住笑了笑。
  
  没错。
  
  黑水虻幼虫磨成的蛋白粉味道非常特殊。
  
  它非但不像蚱蜢...准确来说是蝗虫幼虫那样发涩,反倒还有一股类似香芋的香气。
  
  这是因为在蒸包子的过程中,黑水虻幼虫的蛋白粉发生了类美拉德反应。
  
  在高温之下。
  
  部分黑水虻幼虫的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这个分解大概在80度就会初步开始了。
  
  同时呢。
  
  黑水虻幼虫的虫体内又有少许还原糖存在,这是它与其他一些昆虫最大的区别。
  
  当蒸笼温度足够高的时候。
  
  氨基酸和还原糖便会发生类美拉德反应,生产糖皮质激素和类似人参皂苷的杂环化合物。
  
  这两种味道便是大家熟悉的【香芋味】的来源。
  
  当然了。
  
  由于整个过程没法达到150度以上,自然不可能发生煎牛排出现的那种褐化的标准美拉德反应。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算是一种类美拉德反应的变性。
  
  没有致病菌、口感又优质。
  
  这便是黑水虻幼虫的特点之一。
  
  只是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国内的食物供应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完善的高规格程度。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吃虫子这种事儿基本上不会出现在餐桌上。
  
  但对于眼下这个时代而言。
  
  黑水虻幼虫的出现,无疑是营养摄入的一大特解!
  
  而就在老周等人啃着窝窝头的同时。
  
  数千公里之外的首都。
  
  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华夏人,整个人却陷入了懵逼状态:
  
  “什么,在莫斯科搞个可乐展销会?”
  
  ......
  
  注:
  
  又是万字更新,求月票啊,这个月真的特重要,甚至关系到我下本书的一些情况,所以大家要是有票就投出来吧,下本书不换马甲的话我要争一些资源的。
  
  所以大家要是有票就别月末投了,只有月初才能帮到我。
  
  另外这个月粉丝称号活动开始了,30个名额,评论区帖子留言就行,舵主基本上稳,不过同级别粉丝是先到先得哈。
  
  明天继续爆更,求月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