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魏晋干饭人 > 第1286章 登基大典

第1286章 登基大典

第1286章 登基大典 (第2/2页)

登基大典便在北宫正殿太极殿。
  
  这座宫殿是曹丕的设想,由魏明帝所建,寓意就居中建极,正是对应北极星,所以太极殿寓意重大
  
  一般元旦大朝、新皇即位、大赦改元皆是在这座宫殿里完成。
  
  可惜小皇帝登基时是在外面,而回洛阳后,这座宫殿损毁严重,赵含章一来是没钱,二来也觉得小皇帝用不上,所以没有修缮,他们上朝和处理政务一直在德阳殿。
  
  直到她要登基。
  
  工部和礼部这才紧急修缮此宫殿。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也只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把屋顶的瓦片补一补,给一些柱子门框刷一刷漆,把一些毁损严重的石板换了。
  
  一个月的时间,既要准备登基大典,祭台,又要修缮宫殿,傅庭涵很直观的瘦了十五斤,礼服改了又改。
  
  傅庭涵抄近道先到了大殿前,从侧后方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位于他下首的汲渊和对面的明预、赵铭几人都冲他点了点头。
  
  傅庭涵不动声色的颔首回礼,扭头看向广场入口处。
  
  今日,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吏皆可出席大典,还有各地刺史、藩王的使者,以及一些世家族长、名士和隐士等,皆有幸列席。
  
  这座太极殿的广场可容纳万人,此时,广场上只站了三分之一左右,边沿处有禁军守卫,庄严肃穆的盯着中间看。
  
  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
  
  再没有比今天还要盛大的礼了。
  
  广场上鸦雀无声,忽然间听见净鞭响起,大家更安静了,几乎落针可闻。
  
  一片静谧之中,有整齐的脚步声传来。
  
  百官一起扭头看去,便见曾越护卫着帝撵行来,赵含章端坐于帝撵之上,掀起眼眸直直地看向他们。
  
  所有人皆低下头去表示臣服,只有傅庭涵笑着看了她一眼,然后也低下头去。
  
  赵含章走下帝撵,抬头看了一眼台阶尽头的太极殿,微微一笑,抬脚从正中间往上走。
  
  文武百官分列两边,在她走上去九阶之后从左右两侧跟上。
  
  进入大殿,当然,更多的官员被留在了殿外的广场上,基本上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进到大殿里来,能够亲眼看到赵含章坐到龙椅上。
  
  小皇帝和荀藩早已在殿内等着了。
  
  除了他们二人外,还有郭璞立在一侧。
  
  等赵含章走上龙踏,郭璞便上前宣布上天的旨意。
  
  没错,就是上天的旨意,意思是,赵含章继承帝位是经过上天同意的,他三次卜算得到的都是大吉,天意在赵含章。
  
  赵含章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道:“朕很感激上天的选择,朕得承大宝,一要谢天下百姓的信赖;二要谢军中将士的拥护;三则谢诸位,天下之大,仅凭朕一人之力,难以统治。”
  
  “君者,民之父母,行教导爱护统辖之事;官者,事君也,亦事民,这天下,是君与民共治,与尔等共治!只有君臣相和,君民相得,官民相爱,方能成就大业,天下大盛!”
  
  百官躬身跪下,俯首道:“臣等恭命!”
  
  郭璞道:“请新帝接印。”
  
  看呆了的小皇帝立即捧着玉玺上前,躬身递交给赵含章。
  
  赵含章接过,他便与荀藩一同跪下,拜道:“臣,司马邺敬拜皇帝陛下。”
  
  百官便起身,跟着郭璞的号令三拜九叩,齐声道:“臣敬拜皇帝陛下,臣敬拜皇帝陛下……”
  
  广场上,几千人跟着一同跪下叩拜,声音响彻天际,竟传到了内城的大道上。
  
  一大早便挤在内城听动静的百姓听到喊声,纷纷跟随着声音跪下叩拜。
  
  街道后面的人根本没听到声音,但见前面的人跪下,便也跟着跪下叩拜。
  
  由内城到外城,所有百姓都知道今日是赵含章登基的日子,见前面的人跪下,纷纷跟着下跪。
  
  街道上的小贩丢下自己的摊位,连商铺里的掌柜和东家都跑出店铺来,跟着百姓撩起袍子跪下。
  
  赵含章拿着玉玺走到龙椅上坐下,抬眼看向远方,目光似乎穿过大殿、广场和皇宫,与洛阳内城和外城的百姓目光对上了。
  
  天意与民意,她选择民意;
  
  天授和民授,她亦选择民授。
  
  自商周认为帝王是上天之子后,天授的概念就一直存在,一直到董仲舒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之意,天授军权成了天下共识。
  
  因此,天下百姓会维护和尊重皇帝,如同维护和尊重神明。
  
  可曹髦被司马氏当街杀害之后,这一共识崩塌,天授的合法性、合理性被质疑。
  
  如果皇帝是天之子,是神明选中的民间共主,那怎么会被当街杀害呢?
  
  而杀害他的人还当了皇帝。
  
  若天子没有神明护佑,那还能称之为天子吗?
  
  这一信念的崩塌,让朝代更迭更快,因为没有新的学说来代替,让皇帝继位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质疑,皇权斗争也一直很激烈,一直到明朝,皇帝授于民意的概念才正式取代天意传授。
  
  赵含章当然愿意接受天授,天授和民授她都要,她希望天下能够确立一个更准确的认知。
  
  民意即天意,天立王,以为民。
  
  天意是跟随民意的变化而变化的。
  
  重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只不过不知在场的文武百官中有多少人明白了她的暗示,她也不是老师,点到为止。
  
  等百官三拜九叩结束,赵含章便正式定年号,“……国号为华,年号元贞。”
  
  这个年号是赵含章和大臣们商议了许久后定的,便取自《易经》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贞。
  
  都是非常吉利的字。
  
  赵含章道:“因朕的名字所用字极为常见,故不必避讳。”
  
  之前想着避讳,百官都不同意她用“贞”做年号,总不能每次写公文,元贞X年的时候,要把贞给少笔画,或是用别的字替代吧?
  
  但赵含章一数自己的名字,四个字里,个个都是常用字,天下百姓要是都避讳,感觉日子都没法过了。
  
  所以赵含章干脆决定,她的名字不必避讳。
  
  百官这才同意她用元贞这个年号。
  
  赵含章很大方,因为今年已过大半,因此只定了年号,要到正月初一后再正式改元,所以今年还是小皇帝的年号建兴。
  
  小皇帝还是有些感动的,不,此时当叫安王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