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日军的变动 (第2/2页)
多一人,则嫌多,臃肿。少一人,则嫌少,各自的位置无法分配到位。
三人则恰恰刚好。
不少战斗小组的人员都还在,而且经过夜袭之后,大家对于各自的定位,已经有了基本方向,所以,在夏远把各个位置的作战方案讲述之后,大伙心里都有了数。
战斗小组之间稍微商量一下,大伙就根据自己的特性,划分了各自负责的职务。
夏远,大用,小六三人是一个战斗小组,也是整个连队最强的战斗小组,攻坚能力非常强,阻击能力也很强。
毕竟有夏远在,他一个就能够肩负多职,大用和小六的作战能力相对差一些,各方面的表现都相对平庸,尤其是小六,他的作战经历比大用还要丰富,但作战能力平平无奇,大用好歹还是个机枪手,控制机枪的能力十分出色,日军的九二式在他手中也能有出色的发挥。
不过,现在到了前线,他们这个战斗小组要拆开了。
机枪在巷子中也能有出色的发挥,但前提是要有人能看着日军的掷弹筒。
所以,夏远所在的战斗小组最终是分崩离析,考虑到小六的作战能力,便把小六,大用和二愣子归为机枪组,把老兵和老齐调到自己组,与自己组合,于是,一个更加强力的战斗小组就诞生了。
老兵的作战经验丰富,射击能力也不错,适合进行火力支援。
原本老兵是想要让夏远担任火力支援这一角色,毕竟夏远的射击能力,投掷能力,他是亲眼所见,但其实,老兵不知道的是,夏远的近身搏斗才是最强大的,而且巷战受限于地形复杂,能够进行的火力支援不多,遭遇战是最多的。
如若打攻坚,夏远肯定是火力支援的角色,夜袭的时候,就已经见证过了,火力支援完全没得说,一杆枪就把日军给压制着,机枪地堡能半天不响一下。
“不知道为啥,跟着你打,压力还没有这么大,跟着连长大,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老齐坐在地上,细心的擦着枪,跟老兵聊着天。
“担心啥子,我的压力才大呢,咱们连长的枪法你可是见过的,你说,我这要是打不好,咋整。”老兵感觉自己适合当个突击手,抱着枪冲上去跟日本鬼子干,窝在后面射击,的确不是他的长项。
“你忘记,连长一挑十几个日本兵了?”老齐说:“这巷战,用连长的话来说,什么脸输出。”
“骑脸输出?”
“对对对,啥意思,就是骑到人家脸上输出,远程火力支援其实没有多大必要,连长估计想着,你比咱机灵,在后面能盯着看着点。”老齐摸了摸长了一层头发茬的光头,说道:“咱就适合端着刺刀和日本鬼子拼。”
老齐这倒是说的挺对的,他暗忖,那天晚上夏远的拼刺刀能力,让所有参与夜袭的士兵,都感到十分的惊骇,他们从来没见过,有人能面对十几个日本鬼子,面不改色的拼刺刀,最后还把这些日本鬼子全部杀了。
从那以后,夏远毫无问,成为他们连中所有士兵崇拜的对象。
不光打仗厉害,拼刺刀也是一绝。
老兵想着,这要是跟日本鬼子来个脸对脸,他跟老齐不够用。
关键时刻,还得看他们连长。
经过老齐这么一说,老兵身后上的压力倒是少了不少,再说了,跟连长搭配,打巷战,其实还算好,如果打攻坚战,让自己进行火力支援,那肯定是不行的。
日暮黄昏,前线的战斗基本接近尾声,枪声也变的零碎起来,少有听到炮击的声音,这几日,日军采用的都是小规模的突袭战,对国军阵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让前线的作战营长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日军采取的小规模突袭战,效果居然会这般显著。
看样子是先前小看了他们。
太阳西落,夜幕沉下来,战斗基本结束。
当晚,日军将骑兵第十一联队,后备步兵部队纳入重藤支队的指挥,进入罗店西侧,接替五十一师正面日军第二十二联队的防御,并继续向五十一师发起进攻。
日军的第二十二联队则继续向东侧移动,增援日军第四十四联队。
日军计划于九月二十日,集中十一师团四个联队的兵力,由罗店东南方向,向罗店东西方向的国军发起全面进攻。
比起在登陆时,松井石根设定的直插嘉定,切断国军后路的战略规则,十一师团的作战方案已经显得非常消极,目标仅仅只是将东西方向的国军击退,稳住第十一师团的战线。
也因此,该作战方案上报至沪上派遣军后,松井石根非常不高兴。
但是松井石根也了解日军前线部队伤亡惨重,疾病流行,士气也不高,还是无奈接受了第十一师团的作战方案。
而在此之前的作战方案,是由刘行方向的第三师团,正面牵制国军,第十一师团则一路向西挺进,直插嘉定,从嘉定一线切断国军后路。
现在看来,遭受日军顽强进攻后,所有的作战计划都已经无法按照既定目标继续实施了。
沪上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在了解了目前日军全线的战况后,长叹了一口气。
北方罗店,国军四个师尚未移动,中部刘行的国军已经后退至第二防线设防,南方沪上与租界接壤,战事规模不能够扩大,生怕国际介入。
思来想去,松井石根立即给前线下达新的作战命令。
各部队按照既定计划,继续执行,待增援部队抵达,从中部采取在中央突破的方式,迫使东南两侧的国军后退。
此时的日军几个师团还在海上,正加速向沪上支援而来。
沪上的情况将会急剧发生改变,真正的血肉磨坊方才展开。
夏远还不清楚他们正面之敌的第二十二联队已经向南支援第四十四联队,他们的对手也变成了骑兵第十一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