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104章、既赢了又输了,浑身难受!(为盟主SP宝儿姐加更2/2)

第104章、既赢了又输了,浑身难受!(为盟主SP宝儿姐加更2/2)

第104章、既赢了又输了,浑身难受!(为盟主SP宝儿姐加更2/2) (第2/2页)

杨廷和立即进入了让朱厚熜觉得更懵的状态。
  
  从这一刻开始,他直接开始把本质问题跑出来,这下子什么理、性、心、气、欲、善、恶……各种各样理学心学关于宇宙论与本体论、人性论与心性论、知行观与修养论、天人观与境界论的专业词汇全蹿了出来。
  
  很多字朱厚熜听得懂,但连在一起就不懂了。
  
  做个“学问精深”的皇帝的野心正在摇晃:太难了。
  
  但朱厚熜还真的进入了学习状态,勉强跟随着,研究他们的思维。
  
  暂时听不懂的,回去之后严嵩刘龙可以再帮他复盘、细讲。
  
  理学也好心学也好,它们实际上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哲学思想领域的认识。
  
  在内里,它反映着这个时代人的三观。在外表,他也与官学、统治工具密切关联,是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
  
  杨廷和几乎是一开始反驳就火力全开,抓住心学更依赖个人天赋和当前境界的短板穷追猛打。
  
  说到底就是怎么治国的难题:兼而行之,有些人水平不够就先去做,做了之后你就能保证他们会反思进步?没有个统一标准告诉天下人怎么做,那么非礼的、犯法的,还不天下大乱?
  
  对杨廷和的一番长篇大论,王守仁仍旧只是保持了放松的姿态微笑说道:“礼法自不可动,天理昭昭,心虽既理,亦须渐致良知。诸圣先贤教化天下,礼法谁人不知?致良知之法,乃是自不逾矩而始,至明道成圣而终。予言可兼行,乃于克己更进一步,循序渐进自己身良知而守礼、明理。若只知克己、灭人欲,不得致知之法,岂非固守原地,天下士人、百姓尽皆浑浑噩噩、不图精进?”
  
  刻意对心学了解更多一点的朱厚熜听懂了:你理学只求下限,天下人守规矩别捣乱,但这样一来不就会越来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我说可以兼行,就是你管下限,我来尝试拔高上限。
  
  这杨廷和如何能忍:现在争的就是那些上限的问题!
  
  谁决定了大明的上限?士人啊!哦陛下你先把刀放下,你尊儒,你也是自己人。
  
  继续……你心学来负责拔高上限的部分,就是让让士人舍弃泛观博览这条更稳妥但更难的道路,选择你“我心即理”、“有知即行”、“行后渐成”的捷径路子,放任自己可能不正确的“知”?
  
  良知哪有那么好致?看人的!
  
  但好借口啊!捷径嘛,谁不愿走?
  
  你的队伍越来越大,将来是不是就把负责下限的天理标准、教化众生的礼法改一改?
  
  他立刻继续反驳:“天下百姓能循礼法各齐其家,则治国平天下皆有德才者为己任。士农工商各处其位,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圣天子统御四海,次谓之天下太平。寒窗苦读明致知之难,取其英才而用之;为官处事知人欲之危,选其德者而拔擢之。如此众正盈朝,方能诚意致知,守土安民,渐开大同盛世。非不图精进,乃大道徐行。纵如操练有素之精兵,军行百里而争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争利者军半至,可见急行之险。治大国如烹小鲜,伯安不可不知也!”
  
  说到底一个字:稳!
  
  而你那方法不稳。
  
  我们现在这一套,不求百姓发挥巨大作用,别添乱就好。发展国家、拔高上限的事情士人来做。而且负责治国平天下的文武百官,那也不是胡乱来的,要先经过科举层层关卡看他的才华,又经过官场层层品级提拔德行好的。
  
  才能德行都兼顾了,这样朝堂上就都是“心正”的官员。只有这些人,才有致知明道的希望。
  
  你光叫嚣着致良知就可人人成圣管什么用?管理和选拔体系呢?
  
  朱厚熜目瞪口呆:脸皮真厚啊!刑部大堂里“水至清则无鱼”的言论呢?现在朝堂上的文臣都是你说的这种方法提拔上来的吧,众正盈朝?
  
  他隐隐觉得杨廷和这番话给他甩了一口锅:制度是好的,现在就是皇帝表面上遵循礼法制度,但实际上乱来,这才导致了朝廷“奸佞”难绝,百般掣肘。
  
  王守仁面对杨廷和的这一通反驳,只是摇了摇头:“予自知稳妥之重。致良知之法,于百姓是教化,于士子是志向,于百官方为致知之方法。以百官之德才,自可明辨格物致知与致良知之优劣。予之所倡,乃是泛观博览之外亦须肯行、敢行、行而后自省,知行合一。知而不敢行,以为非良知,不可也;行而不日进,以道阻且长便懈怠,亦不可也。心学理学殊途同归,皆欲明天理而致知。其他不论,致良知之法且为臂助,阁老百官之首,亦愿百官日进日新、学问渐精、贤而希圣否?”
  
  杨廷和张了张嘴,却一时没想好这一点怎么反驳。
  
  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地位摆得这么低,说致良知之法只是一个臂助?
  
  这方法我不是让老百姓和没出仕的普通人去乱用的,就是让你已经选拔出来的德才兼备、心正之官去用的。
  
  你作为百官之首,不会拒绝这些“贤者”往“圣贤”的道路上走得稍微快一点吧?不希望他们有时候拿“未致知”当借口怠政推脱不敢做事吧?
  
  有大志向的皇帝还在这看着呢。
  
  我就是提供每天更进一小步的一个小技巧而已,不是要掀翻你们理学的堂堂大道。
  
  别说什么精兵日行五十里都要掉队一半了。
  
  咱先比一个都不掉队的速度快上微微那么一瞬行不行?
  
  杨廷和眼角的余光瞥到了皇帝嘴角的笑意,这时候终于明白了王守仁的策略。
  
  面对本就是正统的理学,面对杨廷和,他不输就是赢。
  
  哪怕被杨廷和辩得为难了,摆出边缘末学的可怜姿态,举出自己的一个小小优点,弱弱地伸出来试探一下也算赢。
  
  怪不得他始终不争心到底就是不是理,只谈他这个致良知的小方法,而且把适用范围完全局限于理学的框架内。
  
  就一个小技巧,试试呗?没有额外成本。
  
  这也是他王守仁和心学的日进日新:影响力每天大一点点就行。
  
  这就是知行合一吗?
  
  朱厚熜觉得可以了,王守仁竟是扮猪不吃虎。人畜无害地在这溜达一圈,但确实只用活下来就算成功。
  
  “听二位先生一辩,胜读十年书。看来,致良知之法也确实不无可取之处,于学问有裨益之效。二位先生受累了,请吃酒。”
  
  皇帝的声音传出,代表着辩论结束,皇帝已经不对那个问题“感到疑惑”了。
  
  身为展书官的杨慎一边行礼,一边带着不甘看父亲一起退回侧面。
  
  为什么不继续反驳下去?
  
  这王守仁对心学的根本问题避而不驳,正是败象啊!
  
  他觉得哪怕是自己上,也有很多种说法能驳倒王守仁。
  
  但他不懂,杨廷和已经无法开口。
  
  这又不是搏命,这只是学术交流。
  
  哪怕朱熹在时,也不能说心学全无可取之处。
  
  人家已经认怂了啊。
  
  难道咬他?
  
  但这场辩经,杨廷和又像上次一样,既赢了又输了。
  
  皇帝哪怕只学了心学的一个小技巧,那也是心学的。
  
  那些“希贤希圣”的士人、百官,虽然不致于放弃理学,但听了今日之辩后会不会也试试致良知之法看看呢?
  
  王守仁在这里丢了颗种子,就满足又潇洒地走了。
  
  可杨廷和浑身难受!
  
  他为什么不反驳不挣扎,不想得到更多?
  
  杨廷和这才想起来:王守仁连平定宸濠之乱的功劳都不想要!
  
  5000字大章,今天1.28万字,难懂的辩经写完,不是撕破脸的碾压哦,因为这本身只是一场“和和气气学术思想交流局”,就像朱陆辩完仍是“好朋友”。另:已经过万均,虽然徽章还要等20万V字,但是欠更+10=28(头秃……)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