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158章、大明财税制度草案

第158章、大明财税制度草案

第158章、大明财税制度草案 (第2/2页)

王琼不禁再次抬头看了一眼皇帝。
  
  朱厚熜读懂了这个眼神:原来您是真的懂账啊……
  
  御膳房收到了今天国策会议将开上许久的消息,他们在准备午膳。
  
  高忠带来了新的茶水糕点。
  
  张璧看着十八位参预国策会议之臣埋头读书,却不知道他们看什么看得那么入神又表情各异。他只看到李充嗣偶尔抬头看皇帝时,眼神就像见了鬼一样的惊骇。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甚至张璧都请示后又去了一趟官房。
  
  直到将近午时,皇帝才开口:“参考完善朕这草案,定下来新法最终目标及分阶段步骤目标之后,再制定新的官吏待遇法。现在卿等于这草案有何疑问,朕会一一解答。”
  
  还有官吏待遇法……毫无疑问,那是用来中和新法矛盾、安抚和分化士绅阶层的。
  
  张璧拿起了笔:三个御书房伴读,两个坐那里动嘴,动笔的只有他,今天手要麻!
  
  “……陛下。”杨廷和心情复杂地开了口,“这……草案,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
  
  古往今来那么多大佬的名字,朱厚熜就不能说了。
  
  他只是笑着问:“朕说了是朕深思熟虑之下略有所得,杨阁老,伱这感慨太假了。”
  
  杨廷和表情纠结:我真不信!到底谁?
  
  心态有点小崩。涉及这样全面的一套想法,他这个内阁首辅竟然完全不知道!
  
  陛下暗中有人!
  
  “……此中诸法,有许多未免骇人听闻,臣骤览之下,还未全然贯通。”杨廷和只觉得到处都是疑问,可要是全问出来,显得他很呆。
  
  但大家跟他的感觉其实差不多。
  
  “不急,广东要清丈完所有田土,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君臣之间慢慢切磋。”朱厚熜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谁先问?”
  
  “……陛下。”王琼有点意味深长地问道,“皇明记、市舶司……是否都照此复式记账法记账核账?”
  
  朱厚熜笑得更开心了:“正是如此。每笔交易,必存于两本帐之中。其交易结果,或记录于借方账册,或记录于贷方账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记账上繁琐一点,总好过有人在账册上可以更轻易地做手脚。”
  
  王琼牙缝里都冒着凉气。
  
  现在只是在皇明记和市舶司这样记账,那么核账时,很难单独有一边被做了手脚而另一边很难发现。
  
  怪不得这么利落地把市舶司交回到朝廷序列里,在这等着呢?
  
  而且将来呢?假如推行全国、推行所有衙门……财账管理要变天了。
  
  可是,没法否认这种记账方法比现在的方法更能实现“管住钱”的目标。
  
  问题在于……许多事,是不想、也不能管得那么死的。
  
  账法部分,在这本册子里所占的篇幅最小。
  
  同时,也最让人挑不出毛病。
  
  它的难处只在于如何能推行下去而不受地方抵制,以及……
  
  “陛下,此账法之繁复,恐怕不经用心研习,难以掌握。而且,将来天下不知多少人需要研习精熟方可推行。”杨潭也心情复杂地顺着这话问下去。
  
  “这记账之法,朕已于内臣之中教会了一些,并于内宫各衙各库间试行了一段时间。内书堂如今必须教这记账之法,将来朕的慈幼院也会教这法子。”朱厚熜提醒他们,“广东五年观其成效,所以不必担心,从广东开始慢慢培养精于此账法之官吏。其法并不难,记账之人只需遵守要求而已。内臣都能学会,其他人又岂能学不会?至于举人进士出身之官员,更没道理学不会。懂此法,总不至于轻易被胥吏欺上瞒下。”
  
  他郑重说道:“反倒是记账之时,怎么避免双方做出真假两套账。以如今核账往来之路程、核账之繁复,再考虑迎来送往及贿求可能,这些是关键。慢慢思索,继续完善。一个一个来,卿等于钱法如何看?”
  
  “……”
  
  杨廷和只觉得古怪。
  
  这好像是社学课堂,初学之人一肚子疑惑,先生耐心释疑。
  
  他连漏洞都考虑到了,就算是从什么高人那里学到的,那也得学很长时间吧?
  
  皇帝的动向……他们也清楚啊。
  
  主要召见入宫的,大部分都坐在这里呢。
  
  难道那高人竟是个太监?
  
  膀胱局就此切换了模式,不是熬老头,而是老年学习班。
  
  朱厚熜本身不是各领域专业的,但他至少能说得出一二三四五。
  
  如今金、银、铜、钞、布……各种各样交易物的存在会带来哪些问题,宝钞一坏再坏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有必要统一钱法,应该怎么来管……甭管现在可不可行,他只负责先讲理论。
  
  国初为什么要定下各种户籍分别?如今军屯产出都需要输送粮饷补充、准备募兵之后还需要专门的军户吗?户籍不卡死,只靠钱粮供应能不能满足保证兵员、匠人、徭役的人力?
  
  因此还是需要很多钱,那么从海贸行开始,把转运的加耗支出、徭役雇工支出渐渐由商行承担,把经商的限制制定好,把税率和账目都制定好,甚至把朝廷中央包括宫廷采购这些最大客户都纳入到商税体系里面去,商税的规模能达到多少?
  
  然后这采办法、库法、预算决算法,在账法的支撑下,能不能够更有效地管住节流问题?
  
  如果老百姓的徭役负担能减轻,那么逃籍之人会减少,人丁增多之后田赋及其他税收又能多多少?
  
  最后又回到钱法,如果通过账法统计,知道大明有多少银钱流动,那么有没有可能评估出资金规模,稳住陛下所说的宝钞信用?
  
  这是很系统的一套东西,大量的细节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
  
  但确实如朱厚熜所想,其自洽性和理念是让他们脑洞打开、有如接触到新世界的。
  
  他也已经想通了,一个人的头脑是不够用的。
  
  作为皇帝,他不用解释这些东西从哪来,理念先传达出去,借众人之力完善。
  
  既是探讨,也是筛选。不懂的、不认可的,终将被他淘汰。剩下的人,才是帮他去执行将来新法的班底。
  
  “最难之处,始终在于将来田赋以外的一些税目,能令士绅也依律上交。若家境殷实之官绅,考绩之下,这点税款倒也不足为虑。只是为官之初,俸薄而支用多;贪欲难填之人,也总会有。”朱厚熜站了起来,“先用午膳,随后再议。如何定下官吏待遇之法令廉洁奉公之人不用忧虑生活,如何使宁愿花银子上下打点捐名的士绅交税,还有银钱流动之法,尽可放开思绪,通盘考虑。”
  
  士绅花钱少吗?很多,就像陛下说的,上下打点,迎来送往,地方捐献,经营关系。
  
  可是让这个群体也交税……这一点,其实并不是没人提过。读书人之中也有当真胸怀天下的,这样的提议,之前还真的有人提过,他们并不陌生。
  
  这次是陛下提,意义截然不同。
  
  但陛下也说了,这只是他胡乱思索之后的想法。最终新法定下来是什么样的最终样貌,大家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商议、改变、完善。
  
  所以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去想这一整套的东西。
  
  一直说什么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现在那全部头发和全身都先摸索一遍吧。
  
  这顿午膳,众人只觉得头皮发麻又发痒,似乎脑子又在生长。
  
  还没法融会贯通,还理解不了其中所有精义,但知道这是再开新天。
  
  皇帝现在也考虑着,这新天地里,帮皇帝打理天下的勋戚官绅们应该如何给予足够的激励与动力。
  
  所有的症结,他都决定放在钱字上,好好理一理。
  
  至于皇明祖训?
  
  虽然知道你不在乎,我们其实也不在乎,都是看情况拿出来说说。
  
  但没想到你这么不在乎。
  
  吃饭的众人不由得偶尔偷看一下皇帝。
  
  你真的是太祖皇帝的子孙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