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298章、皇帝看中的人

第298章、皇帝看中的人

第298章、皇帝看中的人 (第2/2页)

在自己人之间,李全礼毕竟还是把“封王”的诱惑宣之于口了。
  
  给中下层武将的饼,是伯爵、县爵、乡爵。给现在这些最忠于皇帝、仍有心军功的勋臣们的饼,是王爵!
  
  为了这个饼,李全礼这样的人需要如臂使指、能征善战的精兵。
  
  为此,已经烂得很难派上用场的地方卫所。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崔元看着他们:“议此事时,兵部王伯安虽无异议,但其余参策颇有顾虑!武举重谋略,便是要中试着识文、明礼。陛下虽带着开了定国安民制科,但谁都会清楚,陛下这是要重武了!待到消息公布,天下忧虑将来武将拥兵自重者,不知凡几!”
  
  “那又如何?文臣之中已有宰相!”从操江提督“剿匪”得力站队准确开始就享受着新君红利的李全礼大声说,“军务会议,也以威望着重的文臣为总参!军务会议管军令,五府掌兵,兵部管粮饷,谁能拥兵自重?”
  
  崔元摇着头:“我只是想说,勋臣如何做好表率,你们这次都要用心。眼里不能只有将来的军功,还要有除封之危!若此次改制再出乱子,文臣可不会答应!费总辅肩上,还有新法之重呢。”
  
  “便先从今年大比开始!陛下英气尽显,勋臣不求变者,便都安心教导子孙如何行商理事,莫向军伍伸手!”
  
  摆在五府军事重臣眼前的,是行募兵之后每一府都切实掌着数万精兵的诱惑。
  
  这些,就是他们将来谋那杨一清所说的南北军功最大的根基。
  
  李全礼不奢求什么封王,但建功立业之下,从伯爵变为侯爵甚至公爵,那是明晃晃摆在眼前的未来。
  
  就连他神机营底下一个游击将军纪维民,都因湖广平叛之功被封了伯爵,如今跟他是同一等的爵位了。
  
  五府都督之中,李全礼爵位最低。
  
  谁挡他的路?
  
  就在京城里因为那武举会试、殿试的消息议论之时,礼部会试终于在二月十七考完。
  
  走出考场的举子们,接下来便是十天的等待时间了。
  
  放榜之前,日日夜夜都是患得患失之时。
  
  贡院之中,十五同考已经在庞大的阅卷工作量里煎熬了六日。现在,每一组百份考卷,连同这一组的评分表格被送至各人房间,等他们完成评分之后又被收出来。考卷连同新的表格被送给下一人,已经评了分的表格则送到统分组所在的大厅。
  
  在那里,算盘珠子的噼里啪啦声一直不曾断绝。
  
  先相加,再相除,杨慎一直在这里盯着,眼里已经有些血丝。
  
  十日之后,谁成贡士、谁在副榜便要确定,每个考生大概都会去礼部索取的最终得分告知单要誊录,事情很多。
  
  而龚用卿也终于见到了林希元——在会试终于考完了之后。
  
  “懋贞何意避嫌至此?”
  
  林希元摘下自己的帽子:“君不见,我掉了多少头发!”
  
  《明报》新刊行,千头万绪,这确实是好理由。
  
  但林希元除了忙,也确实是避嫌,尽管考制一改,他避不避意义不大。
  
  逗趣一番,他就问道:“以鸣治、道思之才,何必忧虑?金科正榜五百,你们必定名列前茅!”
  
  龚用卿叹了一声:“那谁又说得准。况且,会试考纲虽未改,之前可没说殿试将如何考。”
  
  说着,他便期待地看着林希元。
  
  话里的意思,他已经在研究殿试了。
  
  不怪龚用卿自信,历史上,他本是这一科的状元。
  
  但好巧不巧,如今皇帝变了,时代也就变了。
  
  林希元一本正经:“我已任职明报行,其余事一概不得过问了。今日邀伱们过府,只是一来为你们讨个好彩头,二来也谈一谈我对你们将来仕途的见解。在不在一甲,实在不重要。”
  
  龚用卿也不失望,反而正色道:“多谢懋贞指点,用卿洗耳恭听!”
  
  林希元家里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会试既然考完,今科应试举子们反而都齐齐得到了许多人的邀请——已经过了敏感期了,接下来就是等放榜而已。
  
  唐顺之口中“何来那般赏识于我”的张子麟却把他邀到了府中,等唐顺之来到花厅,更见到另外两个重臣。
  
  “学生拜见杨总参、王司马。”
  
  杨一清与王守仁两人一同审视着唐顺之,张子麟则指着他:“此子颇为不凡,涉猎极广。学问、经略、实务、武技、算学,皆堪造就。”
  
  “……张国务实在谬赞,学生惶恐。”
  
  杨一清眼里冒着精光:“老夫先考较你一二。”
  
  唐顺之不知道这三人一起来见他到底是什么用意,但地位相差极大,他只能乖乖地“继续考”。
  
  作为监生里知名的“兴趣广”、“爱学杂”的人物,唐顺之表现出了惊人的聪明天赋——各种东西,他学起来是真快。
  
  就算是武技,他也和张子麟家的护院过了两手。
  
  杨一清有点懵:“你求学国子监,向何人习的武艺?”
  
  “……学生识得了皇明大学院兵学院的一人,其名陆炳。蒙他引见,拜得武院中岳杨松为师,习练枪法……”
  
  “陆炳?”杨一清失声说出口,然后神情复杂地看着张子麟。
  
  唐顺之心头一动,眼睛虽然没看他们,但心里明白了什么:杨总参知道陆炳?那家伙,难道不简单?
  
  此时,张子麟看向杨一清的眼神释放着一些信息:你明白了吧?栽培这小子,绝没错。没有陛下授意,陆松会随随便便让陆炳为他引见什么武院中岳为师?当初这家伙在国子监那篇文章,皇帝对这小子另眼相看可不是因为我夸了他。
  
  就跟那个泉州俞大猷一样,简在帝心的有些名字,我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阵沉默之后,王守仁开了口:“应德,以你之才,可愿这些时日多到我二人宅中切磋,悉心备考来年?”
  
  唐顺之心头大震。
  
  不用明说,他已经明白了会是什么。
  
  今年都考完了,还考什么?
  
  大明要开制科!
  
  虽然不明白这三位重臣为什么要对他另眼相看,唐顺之也不是希望别人提携的人,但制科恰恰是一个让他觉得最能证明自己的舞台!
  
  宋时,强如苏东坡,制科也只入第三等。
  
  考状元易,考制科难!
  
  “……学生求之不得。”
  
  唐顺之感激他们不是专门为殿试之事想“运作”点什么、刻意提携他——唐顺之不需要。
  
  但现在,他还是问了一句:“既是杨总参与王司马愿教学生,学生接下来,是不是该多研习经略、武艺?”
  
  杨一清眼里欣赏之色更浓:“你看了新一期的《明报》?”
  
  唐顺之点了点头,而后表情有点古怪:“莫不是想让小子去夺一夺那武进士?如此一来,小子还得去赶那武举乡试恩科……”
  
  “不必。”杨一清摇了摇头,“你既已了然于心,好生准备来年便是。你不以为不美,我们便放心了。”
  
  “……学生只是兴趣颇广,确实不曾想过以武建功。”
  
  聪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这么高效率,唐顺之已经明白,这三个人一起见他,是为了文臣们这个集体在将来皇帝已经显露出重武之意的情况下,想要有持续能够牵住武将暴走缰绳的人。
  
  这样的人物,必须在军务上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
  
  杨一清、王守仁……这些老一辈“儒将”终将老去。下一代当中,难道这军务总参之位将渐渐只能由武将来担任?
  
  张子麟凛然告诫他:“今日我等为君解忧不避嫌,故而邀你前来。应德,今后风云激荡,天下功业处处可觅。陛下雄才伟略,以应宁公为总参,你当慎思其要。于忠武公,那可是陛下力主在先,才入了太庙的。”
  
  唐顺之接收了一个了不得的新信息,原来于谦配享太庙,最开始是皇帝自己的意思,而非严嵩的功劳。
  
  熟读史册的他,自然明白历朝历代为什么要以文制武。陛下既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又需要顾虑武将在这个过程里的做大。现在文臣之中既有了宰相,也不能被动地等皇帝用军权约束文臣过甚。
  
  各方,都需要一个人作为调和。此人,最好是文臣出身,却又能让武将们信服、为他们说话,同时完美地履行着帮文臣约束住武将的使命、又帮皇帝约束住将来可能势大的宰相。
  
  唐顺之并不理解:为什么是他?
  
  如今朝堂之上,难道没有更加让他们认可的人。
  
  “……学生斗胆,恐难当大任。”
  
  听了唐顺之的话,张子麟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应德不必妄自菲薄。你可知,陛下今日点名,让礼部先阅完你的答卷,尽速呈送入宫?那时务策中论湖广平叛,陛下想看看你的见解。”
  
  “……学生……实在惶恐。”仍旧是“新嫩”的唐顺之有点受到惊吓。
  
  意思他懂了,因为他是皇帝留意的人,所以已经满足了会受到皇帝欣赏、信重的条件,能够成为将来这个人的有力备选。
  
  可他觉得自己还不配啊,毕竟这么年轻,无一建树。
  
  王守仁也叹道:“虽然不该这么说……但陛下另眼相看之人,确实个个不凡。应德,你想想张督台、严督台。”
  
  张孚敬和严嵩,一遇新君就一飞冲天,而后又展露出非凡的才干。
  
  唐顺之一时呆了:我这么牛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