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300章、掌控温度的人

第300章、掌控温度的人

第300章、掌控温度的人 (第2/2页)

阿方索底下那些人都知道玻璃,却不知道该怎么制作。只言片语间,做了些比较,最终似乎还是落到了碱头上——有个人提到,好像玻璃匠人用了许多草灰。
  
  各地资源不同,朱厚熜命人问了许多,大明如今似乎就没什么地方发现大量与那碱粉类似的天然碱矿。又或者有,但因为有杂质、有别的性状、又无人在意这些,还没被发现。
  
  总之,碱如今关系到许多了:玻璃如果制成,那么望远镜、放大镜、温度计、量杯……既有实用的东西,也有让许多研究真正能开始定量试验。
  
  同样,碱也关系到肥料。
  
  就算没办法制造出化肥,但烧炼出纯度更高的碱,以之为标准去找找哪里有碱矿,那也是好的。
  
  陶仲文确认了,自己果然是在烧琉璃,他神情复杂地看着皇帝。
  
  朱厚熜正色道:“陶真人莫以为朕是拿你当匠人看待。如今,数大监局都领了旨意在试制这玻璃。真人可知这道旨意下去已经多久了?”
  
  陶仲文当然不知道,朱厚熜伸出三根指头:“三年了。三年来,只知应当是砂石、石灰、碱粉等物一同烧制,然而始终不能竟功。如今,朕给这玻璃烧制之功定下的赏格,已经升为了封县爵。”
  
  “……竟如此之难?”
  
  陶仲文说的是难,但实际上是震撼于皇帝对这东西的重视。
  
  哪怕琉璃,不也只是装饰罢了?前代道友们早有验证过,琉璃服之无效。
  
  以皇帝如此的重视,又有了明确的原料,竟然三年来一无所获?
  
  “并非全无所获。”朱厚熜摇了摇头,“偶有得,但下一炉又不同。同样,烧制好的滚烫玻璃水,怎么慢慢冷下来,其中不出泡、不开裂,难关重重。究其道理,无非三点。”
  
  “……贫道请教。”
  
  “第一,同样是砂石、石灰、碱粉,哪怕知道该各取多少,然其中只怕多含杂质,纯度不同,实际上比例再又变了,无法控制。第二,虽知道是各取多少,但量取、称重,仍有毫厘之差。其三,烧到多热,去火到多热定型最好,如今全凭经验,无法量出那温度。”
  
  “……错非辨色,如何量出温度?”陶仲文问了个专业问题。
  
  所谓炉火纯青,匠人冶炼、道士炼丹,观察火焰颜色和其他各种东西在火里出现的颜色变化,那是基本功,也就是所谓掌握火候。
  
  这温度,怎么如同尺子一般量出来?
  
  “真人对水银极为熟悉吧?”
  
  陶仲文表示很熟悉:“《抱朴子金丹篇》云:丹砂炼之,成水银,其色小白浊,其阴毒重着。非以秘法煅炼,不能入腹。然毒性去后,实乃上等仙药。《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中亦有明证:度世不死,必基于汞。合炼黄白,飞伏成丹。神仙变化,皆犹砂汞。”
  
  说完,他看着朱厚熜,朱厚熜也看着他。
  
  两个人的眼神从一开始的认真,到后面产生了变化:
  
  陶仲文低头稽首:“请陛下恕罪。”
  
  朱厚熜则是从认真确认他的意思,到现在目带深意地看着他直到他再抬头:“朕说过,不奢求长生。真人是聪明人,不可再有下次了。”
  
  陶仲文再次确认了皇帝的态度,也再次确认了自己对于皇帝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作为聪明人的他谦虚了起来:“臣铭记于心。不知这水银,与量那温度有何干系?”
  
  “与玻璃有关系。”朱厚熜言简意赅,“真人若能辨明了那砂石、石灰、碱粉之中如何测定纯度,烧至何等火候、烧多久,烧制出了玻璃,那便可用玻璃做筷子一般的细管,将水银封入其内。以真人对水银习性之熟悉,该当知道它遇热则胀、极热方沸而为气吧?”
  
  陶仲文点头:“其烟有毒,不可闻。”
  
  他明白了过来:“以这水银遇热则胀之理,量温度?”
  
  “还有许多路要走,其中所留细孔如何均匀,也是问题。但这路子不会有错,这里面,首先便是极重要的一点:以朕观之,万物当有三态,曰固、曰液、曰气。固而为液,那温度为熔点;液而为气,那温度为沸点。若要量温度,便可以最常见之物,那水的熔点、沸点为基准来度量之。”
  
  朱厚熜对“路子走偏了的化学家”说着物理的东西,但为的是他后面的研究:“真人试想,若那炉中火温能度量了,火候掌握岂非更易?不同物事于何种温度熔炼出了变化,岂非更易掌握诀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人以为如何?这玻璃既透且明,其内所封水银一览无余。再如尺子一般在外刻以度量,以后岂非随时能知冷知热?”
  
  陶仲文心头一震:是这个道理。
  
  且看看这丹房里的各种工具,他们其实也不排斥工具。
  
  然而今天感觉天灵盖被掀开了一样的原因,是皇帝对于如何去度量温度有如此清晰的思路。
  
  道理很清楚,设计过于合理,陶仲文感觉如今只剩下烧制出那玻璃,就能成为度量火温的先驱、掌控温度的人了。
  
  先人燧木取火,不知多少万年来,也无非再只是在生火。
  
  但这事若做成了,便将像一里地一里地一样,将来能很清楚地知道:此刻炉中火温几何!此刻屋外天冷几何!
  
  农事,不也讲天时冷热吗?
  
  做多少事,需要知道多冷多热?
  
  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心热不已:“臣明白了!陛下巧思,臣钦佩之至!臣素知水银习性,竟从未想到这一点!”
  
  朱厚熜知道他看出了历史名声、看出了这事的重要,笑了笑就问道:“那便说说,昨日试验结果如何?朕瞧瞧记录……”
  
  紫禁城最北面,皇帝和道士继续研究着既是物理又是化学的玩意,继续从“炼制”经验丰富的道士那里寻找解法。
  
  殿试现场,降格成为了殿试监考的杨慎只看到有一个考生挠掉了头上的帽子。
  
  状元郎为自己的后辈考生们做了一个悲伤的表情。
  
  虽然殿试不黜落,虽然人人都已经是准官员了,但这终究是证明自己才学的最高舞台。
  
  也正因为殿试不黜落,所以皇帝在贡士人数膨胀到五百、一甲增多至二十四之后,出了这么难的题。
  
  实际上的情况,他和底下这些贡士都想明白了。
  
  这等难度下,只有那一甲才真称得上一等一的才俊了。
  
  除非名列前茅,他们和那些副榜同进士的区别不大,都将是从低品官员做起,从浊流之中慢慢逆流往上爬。
  
  而那一甲,这一科的状元、榜眼、探花,皇帝明显是在拔选宰相之才。
  
  不是那种吹的宰相之才,是要在入仕之前,就已经对治国理政、对实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临近殿试结束时,许多人幽怨地抬头看了看再次出现在这里的皇帝。
  
  讲道理,大家以前都是学生。
  
  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的事,大家以前都只沉迷学习。
  
  总要给个循序渐进慢慢锻炼能力的机会啊!哪有上来就考这么扎实的?
  
  朱厚熜却看了看那些表情比较镇定的贡士:整个大明的举子里取了五百,中间终究还是有些对自己自信的人。
  
  有的人幽怨,但只能说明一个残酷事实:别看都是贡士,但贡士与贡士之间的差距,有可能比猪与人的差距更大。
  
  真正的天才妖孽,哪里会畏惧这样的挑战?
  
  “礼毕!众贡士列班出宫,静候传胪大典。”
  
  殿试终于结束,一出承天门,唐顺之就被围住了。
  
  “唐会元,你是如何作答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