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306章、大明重库

第306章、大明重库

第306章、大明重库 (第2/2页)

一册四份的黄册既然能彼此印证,大明又一直在开垦良田,那么田土总数怎么总在合理合法地下降呢?
  
  不好查。黄册库中百万余册如同浩海,统计工作都是官吏来完成的,皇帝掌握的数字,还不是下面报上去的?
  
  大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真正准确地掌握这些田土人丁数据,夏从寿也不能。
  
  因为太多旧年黄册已经坏掉了。为了方便做一些事,百余年来甚至开始有了主动人为的掺蜜纸。长期存放于架格之上,这掺了蜜的纸,格外吸引虫蚁喜欢——不知不觉地,许多旧账就被“格式化”了。
  
  查无对证,很多事才好办。
  
  夏从寿显然俨然“忠君用事”的态度,点明了千万别用这种纸,以备朱厚熜按需翻查。
  
  但他真的是为了朱厚熜考虑吗?
  
  童瑞点了点头:“我历任浙江左参议、陕西左参议、广西参政、湖广右布政使、顺天府尹、工部右侍郎,这点小事,夏司农放心。但此次只我南京户部表南京事重,礼部就不说了,工部铸钱、铸盐引堪合板模两大要责已去其一,盐法只怕也迟早改掉,他们也不急吗?”
  
  南京工部,原来就只有铸钱的宝源局和参与印刷南京户部这边的盐引堪合。现在宝源局成了企业,南京工部除了南京其他一些小工程,那就只有盐引堪合这半条短裤穿着了。
  
  在北京工部呆过的童瑞对此知之甚详:难道南京工部依旧备着,就只防备着修理南京偶然遇灾的旧禁宫大殿和皇陵、城墙?
  
  “都是不见风向不冒头的,我户部如今南京最重,且看朝廷意思吧。”夏从寿宽慰了一下他,“不必忧心,南京户部并无懈怠,确实在勠力用事。这一点,陛下必然知晓。”
  
  最后只是悠然喝起了茶:“我的奏疏呈上去,消息自然传开。清丈田土国策之下,士奇兄且看吧,朝野自然不知多少人要暗助伱我。南京本就是国本所在,如今只不过挑明了一个必须在南京办好的国本大事。哪怕只剩下管着黄册库一件事,南京户部也不容有失!”
  
  就像夏从寿说的一样,他的奏疏送抵京城后,因为是纯粹的政务,自然要经过通政使司、北京户部、国务殿、北京户科等诸多衙口。
  
  太祖朱元璋规定了,黄册十年一造。黄册上的大明田土总数越来越少,人口也越来越少,夏从寿说这次会清出更多田土和人丁来。过去的旧册也必须清理补造一下,以便清丈田土和新法推行过程中方便许多田土争端案子的查证,这都是务实的提议。
  
  但是要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比之前按照一套八万册、一共四套、一册二两五银子、再加一些另外开支的近九十万两多了七成。
  
  这钱该不该花?
  
  “还没有人上疏附和?”朱厚熜好奇地问。
  
  “回陛下,没有。”
  
  回答他的,是新任的御书房伴读学士王慎中。
  
  今非昔比,御书房伴读学士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真的只是个秘书了。
  
  王慎中在这里帮朱厚熜整理通政使司送到御书房的奏疏,同时还有另一个工作——与他的同乡林希元对接明报上的诸多内容。
  
  朱厚熜听完有点感叹:“分明这几日里往来交际频率大大增长,人人关心,却都还在看风向。”
  
  “……臣惭愧,臣不明白。”
  
  朱厚熜笑着看他:“那就慢慢琢磨,或者去请教懋贞。”
  
  国策会议上,还在议严嵩的那个“开关”提议。
  
  但杨廷和去坐镇南京,在今年这朝廷和地方都开始进行衙署改制的情况下,唯一没动的南京诸部衙果然坐不住了。
  
  冒头的,也果然是南京户部。
  
  拿出来说事的,果然不是什么江南四省粮赋代征和转运,而是黄册库。
  
  一个黄册库里,藏了不知道多少已辞任、在任官员的龌龊。
  
  那些涂抹过的、更改过的、消失了的书页和数据,在这次大明清丈田土的过程中会不会被翻出来?民间无数的田土争端,能不能在查不到证据了的情况下直接生硬判决?
  
  官绅家里的田土是不能逃税避税了,只是这么多年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子被归到他们手上的田土,自然还是仍旧归他们为好——田土多,总能多收上三五石粮食。
  
  千万别因为那黄册库中的纰漏,先找到证据收为官田了,再发卖给平头百姓。
  
  南京户部必须存在,必须“好沟通”,必须支持啊!
  
  消息传开后,天下不知多少官绅的目光都遥遥汇聚于南京后湖。
  
  湖心的岛上,近千间库房安静伫立。库房之中,堆叠在三层架阁上的黄册一言不发。
  
  入夜之后,虫蚁、老鼠仍旧如同这百年来它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在这里“富足”地生活着。
  
  岛四周的湖水,不因巡逻兵卫的脚步而震动,只会因风起浪。
  
  夏日天气多变,今夜有了雷雨骤风,水面高急。
  
  “都警醒些,防暴雨、防雷火、防走水!”
  
  南京户部主事工作很认真。
  
  没人有胆子烧了这里,保护是一定会保护好的,虽然其实这里烧了也不见得是多大的事。黄册毕竟一册四份嘛,而且地方上还另有经常更新的白册。
  
  但你得知道,新法于广东、山东试行的这几年,其他地方府县的黄册、白册更新了多少版?真有了争端、一直告下去,始终还是要调这黄册库的黄册来查证的。
  
  此时黄册库如果被烧了,这点麻烦倒在其次,关键是它为什么好巧不巧这时候失火?
  
  不能烧,绝对不能失火!
  
  南京户部上下只想保住自己悠闲又手握重权的日子,并不想喜提九族消消乐。
  
  而在北京户部,右侍郎杨慎在会试结束之后终于又完成了他的第二个差使。
  
  在他面前,是在户部衙门里的足足十八桌。
  
  每个桌旁,都坐着十人。
  
  这些人,大多数都年轻。面相看着最老的,也不过三四十岁。
  
  现在,杨慎站了起来,端着酒杯:“我与你们朝夕相处,你们都是今科正副榜出身,本官是今科会试主考,但这三月之后,我与你们才真算是有师生之谊。但我之上,则是陛下。这培训课程,这结业考卷,皆出于陛下。我不避嫌,一人为户部三百新科正副榜进士师,你们须知陛下所望之重!”
  
  “……下官等谨记于心!”
  
  杨慎点了点头:“很好,既已结业,便称官职,不叙师生之谊。今日我为你们践行,你们此去后,这三年便都要好好用命了。”
  
  “必不负陛下所望,不负总宰和大司农、少司农所望!”
  
  现任的户部尚书,是叙功升上来的原广东左布政使张恩。
  
  他跟杨慎,也算老搭档了。
  
  现在,他把这个场合的主导权给了杨慎,毕竟他也清楚皇帝对杨慎的看重。
  
  太子宾客杨慎,如今有了三百个真正的学生,年轻的一代。
  
  户部今年取了三百个新科正副榜,全部都经过了杨慎的三个月“教导”。天才杨慎,教的是他在广东学出来的账法、算学、诸多公文规范,还有简字,还有皇帝频频召见他、教的一些东西。
  
  这三百人,一小半留在北京户部,进了税课总司,进了其他各司。
  
  剩下这一百六十余人,从明天开始就将有一个新的身份:户部国土清吏司特派督巡专员。
  
  他们将分赴大明广东、山东以外的近两百府州,以从七品到正六品不等的身份,只负责一件事:各府州辖下各县州的新黄册造办一事。
  
  但是,他们将先去南京。
  
  黄册造办,毕竟一直是南京户部负责管的。
  
  京察耽误南京户部的事?
  
  没关系,之前没做过官的新官,不在京察之列,他们的心是定的。
  
  “仁甫,你坐镇南京户部,身处南京户部国土清吏司黄册库主事要职,若有事,据实具本上奏即可!”
  
  新科一甲进士詹荣凛然回敬:“下官明白!”
  
  起点就是正六品主事,他这个新科进士,是户部这回新进官员中的翘楚,而且难得的是很踏实,并没有去纠结什么要考明年的制科。
  
  张恩这才也端酒站了起来:“满饮!祝你们此去鹏程万里!”
  
  等天亮之时,就是七月十五的望日朝会了。
  
  朝参官当中,确实有不少人今天准备了奏疏,打算在朝会上议一议黄册库那笔银子的事。
  
  大明田赋税基所在,要支持!
  
  而后费宏站了出来:“臣得闻南京户部奏黄册库补造及新造一事,国务殿已议准此事。臣以为,这笔银子该花!户部国土清吏司筹设已毕,臣请旨南京户部增设国土清吏司,并设黄册库主事、管库等诸员,另各府州派督巡专员……”
  
  朝参官们愕然。
  
  议得这么快?
  
  你们早就准备好了吧?
  
  南京户部这是跳进什么坑了?
  
  朱厚熜在御座上只是凛然说道:“这事,国务殿既已议决,总辅自可施行。”
  
  听上去根本都不需要过他朱厚熜这一道,只不过毕竟涉及到南京户部增设新部门。
  
  国议殿内许多人低着头。
  
  北京相当重视、相当支持南京户部的工作。
  
  南京户部将得到好大一笔银子,好多一批新属官。
  
  还不谢恩?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