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326章、喂不饱的大同

第326章、喂不饱的大同

第326章、喂不饱的大同 (第2/2页)

“指挥放心。”
  
  俞大猷沉默了一下又说:“本指挥初来乍到,诸位心意,本指挥就先领了。本地耆老、大族,朔州知府既已行文来,不如一同见一见吧。”
  
  见俞大猷开口领了他们的心意,一时其乐融融。
  
  俞大猷随后只是笑着向他们了解朔州和大同风物,还有这些年来的边镇守御往事。
  
  等他先结束了这场见面回到后院时,只见到赵本学正板着脸在那里对着假人泄气。
  
  即来边镇,他现在也跟弟子练两手剑法。
  
  “正川还没回来?”
  
  赵本学摇了摇头,收起木剑走到了院中石墩上坐了下来:“他那个生面孔,能看得出什么?只怕不知多少人盯着他。”
  
  俞大猷笑了笑:“盯着他是好事。盯了他,就没法盯其他人了。”
  
  “不用等他们一路来此投你。”赵本学喝完了水看着他,“那一所精兵,必是他们仆兵。既占一份饷,又只听他们的。你若想练兵,没什么新花样。要练兵就要有饷,伱若要像他们一样募仆兵私兵,你就干净不起来。”
  
  这一路上,赵本学的话渐渐变得多了。
  
  人在没真实指望的时候,可以只云淡风轻地当做学问去研究。
  
  真有了机会,那就患得患失,再难养气自如。
  
  现在,反倒是俞大猷更沉稳一些。
  
  “这些情况,来之前不就知道了吗?”
  
  “你要如何破局?”赵本学看着自己这得意弟子。
  
  “急不来啊。”俞大猷叹道,“等陆炳他们十个进了锦衣卫的同科的亲卫过来,等唐顺之过来。”
  
  “你要他相助?”
  
  “这边镇盘根错节,他们盯我盯得这么紧,不如先虚与委蛇了解实情。”俞大猷看得很开,“何况那毕竟是抚台大人,他既兼理粮饷,又赞军务,更有巡宪问案之权。大同的局,不是一人能破得开的。冬麦要收,就先收上来嘛,收上来毕竟也是粮食。”
  
  “志辅。”赵本学凝视着他,“这可是个染缸,你要谨守本心!”
  
  “我知道陛下要先生在我身旁,好戒我骄戒我躁。”俞大猷笑着说,“先生放心,我倒明白陛下要我倒朔州的用意了。边镇最大的问题,始终是钱粮。”
  
  ……
  
  唐顺之刚过大同,正行进于大同南面的怀仁县郊。
  
  “这便是镇子海?”他望了望不远处的烟波浩淼。
  
  “抚台,这正是镇子海。怀仁镇子海鲤鱼,是大同一绝。”
  
  巡抚没有正式的属官,眼下到了大同,除了随自己一同出行的标兵参将,唐顺之身边只多了两个幕僚。
  
  一个是以前的旧友,一个是杨一清给他介绍的、久居大同的当地人。两个人,都只是举人。
  
  “湖边耕地看来颇为肥沃。”唐顺之在马上指了指那边,“听说镇子海周四五十里?”
  
  “如今可没有了。”出身大同灵丘的举人侯庵永说道,“到如今,镇子海最多周长三十里出头。”
  
  “哦?为何?”
  
  “屯田,住人。”侯庵永又指着远处群山,“边镇禁樵采,却未禁开山辟田。大同屯田越来越多,屯粮却越来越少。我在灵丘就听闻,大同五年报了十次灾。永乐年间,大同守军十三万余。如今,八万左右。算上军户,若一户算四口,三四十万。抚台可知,大同实际军屯有多少了?”
  
  “燕然心里有本账?”
  
  侯庵永愤然说道:“四万顷,只会多,不会少!一顷百亩,屯田籽粒一年也有两百石。四万顷,便是八百万石!有一千万石也尚未可知!这还不提将官盘剥,军户人家实交屯田籽粒更多。何参将,你去年还是朔州卫指挥使,你说是不是?”
  
  何勳沉默片刻,而后说道:“我蒙杨总参荐举,到朔州卫才三月,便被遴选去了京城大比。朔州卫,我根本难以插手,只能操练我那些家兵。我一离开大同,指挥同知郑铭辉就代了指挥之职。朔州大捷后他正式接任,我如今任了宣大巡抚标兵营参将,实在不敢说侯先生之言对错。”
  
  “你是陛下授了将旗的!有什么话不敢说?”侯庵永有点气不过。
  
  唐顺之也看了看何勳,随后笑了笑。
  
  他这一路上听唐顺之几人议论大同形势,头大如麻忐忑不安之意明显得很。
  
  何况现在侯庵永在说边镇根本问题?
  
  “抚台,大同只有八万左右将卒!朝廷还每岁为边镇粮饷忧虑,一年千万石也喂不饱大同!长此以往,谈何边患能绝?”侯庵永激烈输出。
  
  唐顺之沉默片刻,随后哈哈笑起来:“杨总参说你以燕然自号,常怀勒石之愿,有赵地慷慨之风,果然如此。”
  
  随后又叹了口气:“册籍上,大同却只有屯田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二顷。依年成不同,屯粮在百又五十万石左右。八万将卒月粮,再加行粮,一年需饷逾三百万石。屯粮不足,朝廷拨饷银到大同,岁均五十万两。按大明粮价,一两银子该买到三四石粮食。到了大同,一两银子只买得到两石多。”
  
  他看着侯庵永:“大同若是一年有这么多粮,那粮去哪了?”
  
  “郭总兵说情的那个李福达,何以家财万贯?太原左卫汾河富庶之地,好屯田呐。”侯庵永凝视着唐顺之,“抚台,您才识、志向,我都钦佩之至。恕我直言,如今这大同,这边镇,已是死结。能战之兵,八成都是将官私兵。缺了这些兵,大同形同虚设。养着这些兵,将官就必须有钱粮。俸禄是明的,钱粮从哪来?断了这屯粮、空饷、假报请饷、分帐私市之利,边镇精兵自溃,北虏长驱直入!”
  
  说罢他哼了一声,又看了看何勳。
  
  顿了顿之后继续道:“不是一人如此,是边镇大多如此,已经如此近百年!”
  
  唐顺之点了点头:“这些,我清楚,杨总参、王尚书清楚,陛下也清楚。朔州一胜,更没有轻动边镇成例的理由。”
  
  “长此以往,何以御敌?谈何驱除鞑虏?我自号燕然,也只是追慕汉时武功、悲叹如今苦守之势,聊以自慰罢了。”
  
  初来乍到的文武状元都在了解着大同的实际情况,以他们各自的方式。
  
  唐顺之安慰着他:“不急,燕然,不急。”
  
  “哎。”侯庵永叹了口气,然后问道,“王督台企边镇安稳,不欲抚台插手粮饷事。如今抚台要去朔州,却说的是粮饷事,这到底是?”
  
  唐顺之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和督台没有纷争!”
  
  两个幕僚都看着他。
  
  “是吧,何参将?”
  
  何勳头皮发麻:“抚台,标下不敢妄语。”
  
  一个是宣大总督,一个是二十岁的靖边伯、宣大巡抚,何勳很疑惑皇帝对他的新任命为什么是唐顺之的标兵营参将。
  
  唐顺之提着缰绳抖了抖:“没有纷争!督台管粮饷发放,本抚管粮饷筹措。燕然既说大同镇其实有这么多粮,那本抚倒要把这些粮找出来了。何参将,先去你熟悉的朔州卫找一找怎么样?”
  
  “……抚台何必问标下?”
  
  “也不知俞大猷到了朔州,眼下如何了?”唐顺之笑得很感兴趣,“我们两个联名上疏请战的文武状元,又要再次齐聚朔州了,还有何参将这个前任朔州卫指挥使,热闹啊。”
  
  侯庵永眼里精光一闪:“抚台,筹措粮饷?到朔州何以破局?在下追随抚台,总要分说分说,参详参详啊。”
  
  “先去看看再说,看看再说。”唐顺之又望了一眼那镇子海,“既是大同一绝,前面驿站中可有那镇子海鲤鱼?”
  
  “……自然有。抚台,你以靖边伯之尊,到这大同到底是干什么来的,说说啊。”
  
  “总要历练历练嘛,先品一品边镇风味!”唐顺之砸吧着嘴,“我胃口好极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