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351章、陛下,该立太子了

第351章、陛下,该立太子了

第351章、陛下,该立太子了 (第2/2页)

“……宣交使?”
  
  朱厚熜点头:“从礼部选派。这佐官,一者司联络,一者司教化,一者司商民往来事。至于卫兵……从外察事厂和特勤所中选派。”
  
  费宏认真思索了一下,然后不确定地问:“陛下的意思是……”
  
  “武力之外,我大明风物、文教、技术,都是能令外族心向往之的。这宣交使馆,不必去尝试治理教化外族之民,朕尊重他们的权力和习俗。但是宣扬我大明,交通往来,再加上情报收集,培育亲善大明之人,便是宣交使馆真实的职责。这个做法,不仅在朵颜三部,在乌斯藏,在已经吞了哈密的吐鲁番,在高丽、琉球、交趾,都能这么做。”
  
  朱厚熜眼中精光一闪:“交趾的莫登庸,还在尽力铲除黎氏后人,瞒着大明。既如此,倒不如借这次的机会,遣使前去商谈一下设宣交使馆之事,对莫登庸阐明我大明态度,以激励阮淦等人。”
  
  费宏这才说道:“礼部主客司改为外交司,原来陛下早有这想法……”
  
  要不然,为什么叫“熟悉另一种方式”?
  
  “化外之地苦寒,凶险更大。”朱厚熜说道,“愿往者,双俸。任满考功,优先铨选。”
  
  在将来对外的局势里,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大明不能一直以天朝上国的思维与周边和域外各国来往。更加先进和系统一点的外交思维,就从这一次的契机里开始培养。
  
  “想要受我大明庇护,此后便是外交级别。是否通商贸易、待遇如何,全与此有关,慢慢来,增强互信。”朱厚熜笑着对费宏补充,“时机成熟,或甘于成为大明一省,或另有二心。不重要的,保持友好。险要之地,尽可因谋划而导引关系。若其邻族、邻国已与大明十分友好却受其攻击,大明自可师出有名,武力劝架。”
  
  “……”
  
  虽然吧,过去其实也都是这种思路,但这次是要通过这个什么宣交使馆的常设机构来长期运作了。
  
  费宏神情复杂地看着朱厚熜,最后只能说道:“臣熟读史书,陛下巧思之多,臣实在钦佩。这些派往各藩国翻族之使臣,其职责如何、行事方略,只怕还要陛下教导一二。”
  
  “那是自然。这次大国策会议之后,就让吏部、礼部着手铨选。出使之前,入宫培训。”
  
  “……那朵颜三部进献族女一事?陛下若允,礼部是要派人前去教导礼仪的。陛下御极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外族献女和亲,一贯都不是小事。
  
  “……不必这么大阵势。既然只派一个宣交使,他们选一人送来便是,不必是各族亲女。他们的心意,朕知道了便是。”
  
  瞧打哈那模样,他侄女能漂亮吗?
  
  朱厚熜只当入乡随俗好了,就算送进宫来,如今也没那么多心思耽于女色。
  
  他还在等着衮必里克那边的反应呢。
  
  汗庭的反应没所谓,他们如果要立时东侵,只会让朵颜三部迫于压力不得不更加倒向大明。
  
  大明是能帮朵颜三部的,但只会从兵器、钱粮上帮,还得拿东西换,顶多优惠一点。
  
  朱厚熜等的反应直到各省各边总督和左布政使抵京了、大国策会议马上就要召开才来。
  
  十一月十九,甘肃镇军情急报抵京,北虏寇甘肃。
  
  这是大明九边中最靠西的一镇,目前由三边总督陈九畴统率。
  
  被召入宫之后,他自然是先行请罪:“臣守边无方,致有鞑虏破堡,请陛下降罪。”
  
  大换届在即,去岁宣大有大捷,今年甘肃镇被北虏再次侵入河西走廊,陈九畴心情很郁闷。
  
  朱厚熜却道:“这也怪不得伱。”
  
  说罢望向杨一清:“他们右翼这两万五大军破了堡却没在甘肃镇大肆劫掠,只是沿途搜刮便急行军去了青海,难道不准备回家了?也不怕朕去反攻河套、丰州滩?”
  
  不怪陈九畴的原因,是这回破堡的右翼军队实在规模庞大。
  
  集中攻击一处边堡,目的竟然也不是为了在甘肃镇大肆劫掠,而是穿过狭窄的河西走廊直奔青海而去。
  
  杨一清凝重地说道:“臣总制三边多年,观此举,是舍了过去经哈密去征讨亦不剌的路。此次两万五大军去青海,是要彻底扫灭亦不剌之势。与其劫掠甘肃镇,不如拿下了青海。此后甘肃镇两面都要面对右翼兵锋,局面更难!故而,这两万五大军,恐怕大部分都会留在青海。其余衮必里克、俺答麾下精兵,再绕哈密回去便好。”
  
  “从甘肃镇过去,一为扬威,二则诱敌。去岁乌把伞青台吉死后,永谢布万户已尽入右翼之手。而这亦不剌,正是昔年永谢布万户领主,被达延汗逐去青海。军报不见衮必里克与俺答大纛,他们必定还在河套、丰州滩镇守。此次这两万五大军,恐怕是俺答麾下精兵为选锋,永谢布诸部为主力。得手之后,俺答不会要青海,只会让衮必里克用以更加收拢永谢布万户人心。”
  
  听他解释完,朱厚熜也点了点头:“俺答年轻,等得起。衮必里克一死,右翼还是以他为尊。他这是要朕把目光转向衮必里克,毕竟以后压力更大的却会是西面三边。这一步,好棋!”
  
  两万五,已是灭国之势。
  
  朱厚熜相信这一次那祁连山以南、乌斯藏以北的青海一带,要易主了。
  
  他还不知道俺答更多的谋划,但仅仅是甘肃镇北面、南面都得面对衮必里克的压力,就已经是必须要应对好的局面。
  
  在过去,青海虽然也是蒙元一部控制着,但亦不剌与右翼毕竟是死仇,甘肃镇还有回旋余地。
  
  今年之后,就不一样了。
  
  研判了一阵局势之后,君臣仍旧只是统一了一个老观点:他打他的,我打我的。
  
  三边本就要守,无非后面压力更大了一点而已。
  
  现在,三边需要能力更强的总督、需要战力更强的将卒。
  
  既然局势变化,因之而变的,自然将是更长远的布置。
  
  比如说趁三边需要从兵力、粮饷等诸多方面加强供应的机会,筹谋河套之事。
  
  朱厚熜心目中闪过了很多人的名字,最后结束了这一场临时军务会议:“国策会议上定吧。”
  
  嘉靖七年的最后一两个月,三年里各省累积下来的正榜举子们又在陆续抵京、准备参加明年的会试。
  
  国策会议上,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中枢衙署改革。
  
  数个国务大臣之位变动带来的重臣调任,是朝野间议论的焦点。
  
  位于山海关外东北面的广宁在筹备开市,朵颜三部在为大明天子遴选要进献的美人,张仑忙着辅助余承业清查企业账目,严嵩琢磨着这一大批宣交使可以推选哪些人,严春生和张镗在为即将开往数个藩国、藩族的宣交使馆遴选卫官卫兵。
  
  在这冬日里,魏彬、顾仕隆与世长辞,杨廷和、蒋冕也都告老还乡。
  
  朱厚熜登基八年多后,最初的一批老臣基本上快彻底离开朝堂的舞台了。
  
  养心殿内,朱厚熜宴请着确实已经老态毕现的杨廷和、蒋冕和其他即将致仕的老臣。
  
  “在京城好好再过一个年。”朱厚熜感叹着,“卿等于国之功,于朕之忠,朕不会忘却。”
  
  杨廷和怔怔地看着他。
  
  如今也只是虚岁二十三,他还将有很长的一生。
  
  能坐在这里的人,知道这个年轻天子的胸中有怎样一个未来的大明。
  
  但大概是看不到了。
  
  他们是旧朝的最后一批人,新朝的大船,现在轮到他们走下来,目送它驶向新的征途。
  
  但他杨廷和的恩荣已经很高,杨家也仍旧被皇帝委以重任。
  
  杨慎,升任户部尚书。杨廷仪,领工部尚书衔总督辽东。
  
  叔侄两尚书,杨廷和致仕得很安心。
  
  “陛下,今后边事更多,靖安侯也已年迈,该立太子了。”杨廷和说出了致仕前的最后一个建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