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靖明 > 第499章、事不过三

第499章、事不过三

第499章、事不过三 (第2/2页)

“你能想这些,更加难能可贵。”
  
  朱厚熜夸奖了一句,而后说道:“既然鞑子暂时退了,恐怕就是真的想用这种袭扰消耗大明国力了。俺答也知道,朕巴不得他能求战,要不然茫茫漠北到处去追赶他,事倍功半。这不,朕果然御驾北征了。你先让哨骑不要放松,时刻留意他们的动静。既然来了,就与朕一起还有边区文武商量一下你说的那些法子。”
  
  “……臣大老粗一个,臣能想到的法子,陛下自然也早就想过了,臣听命便是。”
  
  “都一样。”朱厚熜笑了笑,“昔年朕射在宣府城外的一箭,这一次不拔掉,朕就不回京了。”
  
  马芳大喜,那个故事他当然知道了。
  
  当年镇安堡一战,兴国公箭毙汗庭之主博迪,赤城候拼死夺得大纛。
  
  大明天子于战后检阅将士时,在宣府城外射出一箭,立下了誓言:留此箭,待蒙元不再有汗庭之日除之。
  
  现在陛下这么说,可见这次是下定了决心。
  
  等马芳这个北线骑兵部队的重要人物在北虏寇边威胁暂时缓和之后到来,宣府这边就正式开始针对后面的北征商讨起方略来。
  
  带着在北京就商议好的全局总战略,赵贞吉参与了这边北线战场的准备谋划,也参与了天子驻跸宣府之后接见北境诸族的宴席。
  
  这次赐宴,来的有许多归服部族的族长,其中自然就包括鄂尔多斯部和朵颜部。
  
  而他们两部进献给大明天子的女人,也赫然盛装在座。
  
  “你们放下了弓箭弯刀,这些年在边区却过得安稳。”朱厚熜看着他们,“朕知道,汉民与你们,汉官对你们,自然也还有一些不公道的地方。”
  
  这话立刻引来许多人谨慎的反驳,意思是:没有的事,我们很好,我们很幸福,能为大明牧马放羊,比过去好多了。
  
  朱厚熜不在意这些细节,只是说道:“都需要时间。几百年的仇,不那么好放下。只不过,朕的旨意,朝廷宪条和宗旨,是希望各族都能放下成见,各用其能安居乐业的。你们习惯逐水草而居,群牧监的牧场、为你们划定的放牧区,都可以继续。在边区这些年,至少再想买些生活必需品,比过去方便多了吧?”
  
  “陛下说得甚是……”
  
  “所以说,慢慢来。”朱厚熜叹道,“汉人大多只喜耕种,其实不会去抢你们的牧场。草原子民遇到天寒,必定只能往南面来求活。都是为了活下去,说不上什么对错。只不过,过去做买卖觉得南面的汉人骗你们,又觉得汉人不勇武,再加上有些人野心勃勃,就总是南下打草谷劫掠,甚至想占了中原改成牧场。”
  
  皇帝讲起过去的历史,这些人就大气不敢出了。
  
  他们还是亲身经历了这十几年的人,对未来始终保存着迷茫。
  
  “朕想来想去,终究是因为互相信不过。不同种,不同文,不通教化,不知习俗,隔阂是难以消除的。俺答不肯放下执念,朕也不能留下将来边区再被袭扰的后患,因此总要分个胜负的。分出来之后,朕就立个规矩。”
  
  朱厚熜看了看塔娜和阿嘎拉,而后说道:“如今,朕的儿子里,既有汉人血脉,也有草原血脉了。汗庭讲血脉,难道大明天子的血脉比不了成吉思汗的血脉?将来,阴山和大沙窝北面的草原,划好几片大牧场,都由流淌着两族血脉的朕的儿子为汗王,不再纷争。”
  
  目光又看向这些族长:“愿定居的,留在河套宣宁;愿在这里放牧的,也可以留下;愿像过去一样更自在地逐水草而居,也可以去北面。永结友好,通贸往来,那才是长久之计。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说得甚是……我……臣愿意留在这里,这里暖和……”
  
  “俺答大军压境,又启边衅。他若得逞,你们这些归附各族,又成草原叛徒。”朱厚熜轻飘淡写地说了说,又摇了摇头,“朕也不愿多造杀孽,让仇怨越结越深。朕知道你们有一些人和北面各族还是有来往的,把朕的意思也传给他们吧。”
  
  最后一句就只是:“朕再次御驾北征,想必他们也惴惴不安了。”
  
  他有资格说这句话。
  
  大明当朝天子第一次北征,汗庭之主丧命大明边墙之内。
  
  第二次北征,俺答弃丰州滩反攻汗庭,鄂尔多斯部败降,大明北境往北推了数百里。
  
  现在,大明天子第三次御驾北征了,而这是又积蓄了十余年实力的大明。
  
  事不过三,难道这次还不分出最后结果吗?
  
  战、抚两条线,都开始正式开展。
  
  朱厚熜也不得不捡起一些后面被证明是有用的做法,他现在也想通了。
  
  要尊重气候、地理。更靠北的地方,就是不适合耕种,就是没必要把实际治理力量也北投。
  
  只要趁现在兵围更强的优势,建立一套新格局,然后使用经济和文化的力量,那就正式进入不可逆的方向。
  
  过去的草原之所以无法靠他们的产出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资,是因为不是刚需。
  
  马?皮毛?牛羊?汉人王朝地域这么大,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即便是战马,如果不是战争需求,当真需要那么多吗?
  
  因为产出没有多少议价权,再加上经商技巧方面的积累太少,这才导致与南方贸易时总受骗——这没办法,这是市场规律啊。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厚熜已经将大明拐到了新的道路上。
  
  至少有一样东西,大明未来的需求是很大的,而漠北的储备是很足的。
  
  矿产贸易为主,其他贸易为辅,只要把机制建立好、利益分配好,南北有什么好争的?
  
  凭军事先打出个大明皇子为草原汗王,再辅以各族为公侯,双方至少有了互信基础。
  
  朱厚熜知道如今归附的一些中小部族里,还是有些人怀念过去在草原上号令一族的自由自在。
  
  那没关系,可以回去。
  
  前提是参与到这一次大明的北征方略里,出力,建功。
  
  总之若再设汗国,建了交,未来的人员往来通道也会建立。向往定居生活方式的就过来,不想在大明制度下战战兢兢的就过去。
  
  如今的朱厚熜年近四十,一举一动是沉淀了二十多年帝王经验的淡定从容,仁善随和。
  
  但本就敬慕强者的这些归附诸族,没有一个人敢于怀疑他的威严和能力。
  
  本以为是御驾北征后奉命过来被敲打一番,让他们不要在北征时闹什么事,但没想到是过来参与制作战后要分配的利益蛋糕。
  
  毫无疑问,此战之后,汗庭之下那些不愿归降的部族头目必定被除尽,剩下的只有大量茫然无措的各部牧民和那些无主的牧场。
  
  要想分多一点,就各显神通,增加大明一局定乾坤的胜算。
  
  而马芳在这里逗留了半个多月之后,终于心跳加速地吩咐了亲兵:“不论情况是怎样的,你赶紧回去,让老邢只带七八个人,沿着大兴安岭悄悄往北摸,把那边的动静盯住了!”
  
  无论俺答的谋算将最终战局导向何方,马芳确定了他骑兵天赋的不可或缺。
  
  起初只是出于仇恨,在丰州滩偷学苦练,耳闻目睹熟悉着鞑子的迁徙习性和战法。
  
  后来他找到了机会,到了上一次北征时的大营。
  
  被绑着见到武定侯的时候,武定侯打量了他几眼,然后问了一句:“你就是那个马芳?”
  
  然后他就听到了,陛下居然直接就要见他,并且信了他。
  
  无名小卒成为公侯勋臣的命运就从那一刻开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