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诗相 > 第十章 《浣溪沙》

第十章 《浣溪沙》

第十章 《浣溪沙》 (第1/2页)

浣溪沙,词牌名,由唐朝教坊曲演化而来,从该词牌为题的主要作品来看,它多以六句四十二个字的形式呈现,对比已经形成标准格律的唐诗,就是比七言绝句多两句,比七言律诗少两句,可以戏说是七言绝句和律诗的中间体。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唐诗已经被唐人玩的难以再创作出精品,晚唐及五代的文人们便开始对诗歌的形式进行创新,于是慢慢将原属于唐代教坊曲演化成词牌,有了词牌之后,宋代的文人墨客便可以运用灵活的格律规范以便创作优秀的佳作。据说浣溪沙这个词牌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美女西施有关,相传她曾经在一个名为若耶溪的地方浣纱,浣是洗涤之意,纱是一种布料可代指衣服,浣纱便是洗衣服之意,后来便有浣纱溪之名,后来慢慢演变成浣溪沙(古语中沙通纱),因此以此词牌成名的佳作多以哀怨闲愁为主,是宋词婉约派常用的词牌,其中以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为代表。晏殊作为历史上不多见的太平宰相,尤为喜欢用浣溪沙作词,以上三首作品便是他以浣溪沙为名的作品,其中以第一首最为经典,也是读者所知该词牌名最为经典的作品。
  
  晏殊,赵宋朝廷时期的政客和文学家,他自幼能作文章,宋真宗时期以神童身份召试并得到赏识,被赐予进士出身,但他的人生仕途经历主要发生在宋仁宗朝,而且在仁宗朝庆历年间一度拜相。经过两代三帝的励精图治,尤其是宋真宗时期达成澶渊之盟让赵宋疆域免受北方的侵扰,到宋仁宗时,国家已经稳定半个多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全面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而晏殊的仕途主要经历时期便是此背景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多年,是赵宋时代最为辉煌的时期,对外战事主要是面对西北方向的西夏政权,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让赵宋朝廷可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再加上朝廷崇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让文人享有了超高地位,尤其是对于赵宋时期的士大夫阶层,简直是古典中国时期最为美好的时代。晏殊长期厕身中枢,也即相当于长期在国务院里任职,不过的他的政治成就并不突出,慎重求稳的政治追求,使得他并未有过突出的历史政绩,密切交往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时,晏殊作为中枢要员却明哲保身的态度,典型的只求自己的荣华富贵态度。晏殊向同乡的王安石传授经验时,面对王安石提出的政治追求却言左右而顾他,并告诫王安石为官之道,期许王安石日后荣登高位可享荣华。晏殊任首相时,女婿富弼得到宋仁宗青睐,使得晏殊富弼这对翁婿同时厕身中枢要职,这让他们有了同朝议政的经历,使得富弼逐渐认清岳父的政治价值观念,使得富弼对岳父晏殊有所不屑。尽管晏殊在政治上的作为并未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不过北宋的很多名臣都曾得到过的他的奖掖,如文正公范仲淹,北宋文豪欧阳修,哪怕是晏殊并不喜欢欧阳修,至于其女婿富弼更是积极提携的对象了,晏殊去世多年后,狷介的七子晏几道说到,当朝的很多达官贵人都曾经是他父亲的门生故吏。
  
  政治上不求大作为的晏殊,命运的眷顾,谨慎的为官之道,左右逢源的处事策略,使得他成为太平宰相,一生享有荣华富贵,得益于晏殊在仕途上取得的成功,其父亲及祖上被赵宋朝廷予以追封,其七个儿子可依靠恩荫制度直接入仕,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么一位太平宰相,受五代时期词人冯延巳影响较深,作品多表现诗情酒意的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婉丽,多体现闲愁情绪,他的这种词风在其儿子晏几道身上得到了继承,不过其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纵观晏殊的一生荣华的经历,他的词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他的词表现出来的基本上是缺乏精神追求的闲愁,不像诸多文人被贬谪时所呈现的郁闷之愁,也不像壮志未酬和离恨别绪般的愁。幼承庭训的晏殊,家境殷实的成长环境,其文学素养自是非同一般,留有多首名篇存世,其中他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因近代学者王国维将其形容人生第一境界而被人们所熟知,《浣溪沙》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是历代传诵较广的佳句。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该词牌名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其大意是,填词作曲时品尝美酒,依旧是去年的天气,昔日的亭台楼阁,西下的夕阳何时再回来,花儿凋谢总是无可奈何的,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唯独留下我在散发花香的小经上徘徊。这首词语言用词简洁易明,清丽自然,通过大意可知它含有伤春惜时之意,感伤年华的易逝,词上片联结古今,着重描写追忆往昔之意,夕阳西下本是正常晴日里就会有的自然景象,而作者用几时回描述,折射出作者企盼其回,又知其难回的细腻心态。下片则借眼前景象抒发伤感心绪,感怀时光易逝是文人常有的情绪,闲愁多的晏殊更是如此,好的文学表现形式不会和普通人一样直说,时光过的真快,而文人一般都是通过意象来呈现,正如这首词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花落和燕归这两个眼前景象,结合作者无可奈何之意和似曾相识之感,使得他们组成天然偶句,流利含蓄,韵律协调,在惋惜花落的同时有燕归的欣慰,在伤春的同时也在惜春。有学者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理解为生命里的两个维度,人生中对将要消失部分的感伤送别和生命里将要到来新事物的喜悦温暖,如果只看到花落去,大概只会消极和沮丧,只看到燕归来则会变得得意忘形,而作者晏殊不仅是看到花落去,更看到燕归来,一去一来方是人生中的循环,理解成人生中圆满的状态。在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之间,亲朋好友的离去以及青春的消逝,伴随着生命里有新的事物涌现,人生不应无可奈何而掉落到沮丧和绝望当中,似曾相识挽回了生命里的寄望或熟悉的感觉,好似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是人生的两面性,犹如作者小园香径时,悟到生命的起落与循环而独徘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珍惜眼前人,是我们常听到的规劝话术,一般用来劝告准备去家弃子的人,劝告人家珍惜枕边人,古人们表达这个意思时,则为怜取眼前人,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原是唐代文学家元稹记载的一个爱情故事,后被收入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因记载中有会真诗,故也称为《会真记》,这个故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名作《西厢记》便是依照此故事改编而来。这个故事中的男主张生是位家道中落的贵族子弟,女主崔莺莺是没落的贵族女子,男主张生在一次宴会时对女主崔莺莺一见钟情,疯狂追求后抱得美人归,原本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然而故事情节发展颇为曲折。在科举逐渐完善的唐代,通过科举光耀门楣是必选之路,美好的爱情滋润未能阻挡男主张生赴京赶考,命运并没有眷恋他们,科举落榜的张生滞留京城,起初还能与崔莺莺互寄信件谈一场异地恋,或是是京城的经历让张生心态发生巨大变化,或许是为了前途而割爱,后来他们各自成家,美好的爱情未能修成正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